专注汽车和摩托车资讯分享

Car and motorcycle information sharing

12月SUV销量榜,虽然哈弗H6夺冠,但是自主品牌SUV前十仅剩两款车

  • 464
  • 2022-01-14 20:46
  • 0

据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2021年12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210.5万辆,同比下降7.9%,环比增长15.9%;1-12月份累计销量2014.6万辆,同比增长4.4%。

其中SUV 12月销量为96万辆,同比下降11.3%,环比上涨17.2%,1-12月累计销量922.1.万辆,同比上涨3%,那么12月SUV的销量排名具体如何,咱们接着往下看。

哈弗H6和特斯拉ModelY破四万

哈弗H6的冠军神话依旧还在延续,在21年12月的销量达到了:41456辆,再一次斩获了月度销量冠军,当然年度以352847辆的成绩同样登顶年度SUV销量的冠军宝座。从整个销量表现上来看,虽然去年有几次被竞争对手夺走冠军宝座,但是没有一款车型能够真正的打败H6的销量神话。

但是这也给哈弗H6带来了不少警示,竞争对手的实力在不断的变得更加强大,哈弗H6自身也需要持续的不断进步,提升产品力才能坐稳冠军宝座。

紧随哈弗H6之后就是特斯拉ModelY,12月销量表现同样破4万,达到了:40500辆,与冠军哈弗H6差距非常小。在2021年里特斯拉的负面风波一直不断,近日又有国内特斯拉减配膝部气囊事件爆出。但是消费者的选择也证明了,在纯电新能源方面,目前还是特斯拉的老大,不管其他家产品怎么对标,怎么完爆,销量表现上不会说谎。

第三名由比亚迪宋夺得,12月销量为:22340辆,同比增长5.1%。有一说一这个销量成绩虽然非常不错了,毕竟来到了榜单的前三名位置,但是每个月2万辆的成绩显然与比亚迪的产能跟不上有很大的关系。

这对于比亚迪来说是个幸福的烦恼,毕竟宋 PRO DM-i才正式上市没多久的时间,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宋家族的产品矩阵,还进一步拉低了入门售价。所以月销2万的成绩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其在市场上的火爆程度。

不过对于比亚迪来说,21年是其的甜点时光,来到22年之后国内自主一线品牌几乎都上了自家的混动系统,外部的竞争压力必然达到空前的高度,希望比亚迪能够尽快解决产能问题吧。

SUV榜单前十自主品牌仅有两席

12月的市场销量表现其实有一个小小的爆发,毕竟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刚好购买了新车回家过新年。但是纵观整个12月的SUV榜单前十名,自主品牌上榜的仅有哈弗H6和比亚迪宋,其余被合资品牌包圆了,这样的情况在SUV市场并不多见。

长安CS75在12月销量为:14466辆,同比下滑39.6%,博越在12月销量为:14434辆,同比下滑44.1%。这两款车型曾经与哈弗H6是一起齐名的国产三大马车,如今的销量表现下滑严重。对于长安CS75来说,如今第二代PLUS车型已经即将到来,对于新老接替的时间点来说,销量表现有一定下滑情有可原,毕竟第二代CS75 PLUS的产品力还是有较为巨大的提升。

而博越就显得有点尴尬了,哈弗H6和长安CS75 PLUS都先后进行了更新换代,而博越仅仅是推出博越X,显然消费者对于此次改款并没有太过认同,看上去更像是针对设计层面进行了年轻化升级。

写在最后

SUV销量排行榜除了冠亚的位置销量大幅领先,难以撼动之外,其余车型的销量差距并不大,特别是自主品牌想要超越合资车型并不是太大的难事,只要提高自身产品力,从服务、配置、质价比的全面领先,重回自主品牌占据榜单一半的辉煌时刻并不难。

分享到:
全部评论 (0人参与)
请控制在100字以内。
猜你喜欢

品牌全球化加速,欧拉闪电猫惊艳巴黎车展

10月17日,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巴黎车展正式开幕!在这场被全球车企视为行业“风向标”的盛会上,国内外汽车品牌云集,长城等龙头车企领衔中国汽车出海力量。欧拉汽车作为长城集团第一个走向欧洲的纯电品牌,此次携闪电猫车型重磅亮相,以创新品类和全球领先的产品硬实力惊艳全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冲入世界级赛道提供了高价值范本。

中国轿车舒适标杆 一汽奔腾B70荣膺首款整车舒适座舱(6A级)认证轿车

9月4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汽中心”)新一批整车舒适座舱认证结果发布会,在202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成功召开,现场公布了该项认证升级为6大评价维度后的3款获证车型。其中,奔腾B70凭借全面越级的卓越舒适性,首批荣膺整车舒适座舱(6A级)认证荣誉,也是目前唯一、首款获此殊荣的轿车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认证规则的“360度无死角”,自2021年该项认证实施以来,获证车型平均起售价高达28万元,作为一款价格亲民的国民家轿,奔腾B70首个获此殊荣,一方面彰显其产品实力,另一方面也将听-嗅-知-体-触-坐六维度舒适驾乘体验带给更多普通中国家庭用户。

“国货”越卖越贵动辄20万元以上,到底是技术的提升还是薅羊毛?

可能大多数人对国产的第一印象就是便宜,其实这也是曾经不可否认的事实。毕竟以前所有自主品牌都是“众泰”,要技术没技术,要实力没实力,只能靠着模仿和逆向研发他人产品,“廉价”也就成了自主品牌挥之不去的标签。

安全登录 ×
车轱辘用户登录,请输入登录信息!
  • 快捷登录:
© 2017-2020 车轱辘(www.chegood.cn) 技术支持:重庆互联网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23号 版权所有 渝ICP备17016055号-1
QQ在线:151055810  邮箱:1510558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