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假期刚刚结束,2022年也已经快要过完了一半的时光。从这小半年的时间来看,2022年依旧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对于从事汽车行业的编辑来说,这几周频繁的出没各种汽车品牌的4S店、大型商场里的直营店等,给编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烟稀少。单单从汽车行业出发,疫情的影响不仅仅是停产、减产终端涨价,甚至更可怕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不太愿意买车了。
停产减产能够积极恢复
上海是我们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所以当上海与奥密克戎展开殊死搏斗的时候,对于全球化的当今客观来说确实会影响中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回到汽车行业来说,上海是咱们国家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有大众、通用、特斯拉等汽车厂商,2021年的年产量约为283万辆,占据中国产量的10.7%。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更是有博世、采埃孚等等几十家全球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这些在上海都有工厂或者基地,还不排除半导体企业。所以上海疫情爆发,加上去年就已经开始的上游原材料上涨等等客观因素集合在一起,汽车行业遭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
新车的产量确实受到了断崖式下滑,不过生产端的问题编辑个人认为是短暂的损失,虽然看起来十分紧急,但肯定是暂时的,复工复产逐渐恢复正常我相信是不需要太久的时间,反而比停产减产还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不愿意买车了。车生产出来,没人买了。
销量大幅度下滑
本来3-4月是传统的新车上市高峰时期,各大车展也是车企亮相重磅车型的最佳时期,但是如今车企的新品上市节奏显然需要全盘调整。如今疫情之下导致传统4S店和大型商场的直营店,整体的到店率特别低,甚至有些品牌可以说是空无人烟,消费者不进店显然大部分很难促成交易。
最主要的问题是疫情反反复复的冲击,对于经济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贫富差距等问题,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也导致用车成本的直线上升,所以这些因素的叠加显然会让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改变。
疫情影响了收入水平,同时反反复复长达几年的抗疫,让消费者对未来的经济或多或少会存在信心不足的状态,这也就是导致老百姓买金额较高产品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或者推迟购买计划。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4月第一周到第三周的销量表现,日均零售2.7万辆,同比下降39%的幅度较大,这也体现了近期复杂疫情散发下的消费者需求相对低迷。
促进汽车消费
目前汽车市场的现状大家都看在眼里,不过也不用太过着急。国务院打“组合拳”来稳定汽车消费。在4月25日的时候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其中针对汽车的部分是“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更多通过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调节汽车使用,因地制宜逐步取消汽车限购,推动汽车等消费品有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另外,还有大力推动汽车下乡的政策,在地方上比如像深圳、山西等地方也推出了购车补贴等优惠措施。
写在最后
目前汽车行业存在的现状更多的是消费者对未来没有太多信心,或许是口袋里没钱了,就算是有钱也不敢花了。相信还是能够有一个非常期待且美好的未来,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新的消费热点,比亚迪如今的表现就是逆市上涨。
全新第三代荣威eRX5混动系统首曝,快顺稳智媲美“百万级”动力全新第三代荣威eRX5预售在即,近日首度揭秘混动系统。新车采用了上汽全新一代GS61 1.5T增压直喷发动机,并搭载了超级电驱EDU G2 Plus,成就同级最强性能,再加上安全可靠的0燃科技电池与IEM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这套媲美“百万级”动力的超强混动系统,为消费者带来“超快、超顺、超稳、超智”的超感驾控性能。与“双十佳”再升级的燃油系统实现“油电双赋能”。全新第三代荣威RX5/eRX5即将双车齐发,两种动力选择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
颠覆行业概念,江淮瑞风R3能否开创细分市场新蓝海?当越来越多家庭进入二胎时代,家庭用车需求也就随之变化。比如说孩子必备的儿童安全座椅、童车、婴幼儿的玩具、用品等,都在不断霸占着你车内的空间。 |
国外2-3万公里才更换一次的机油,4S店为啥每半年就通知保养?最近,某网络平台上,一位加拿大车主晒出了自己的汽车保养频次:2.4万公里才更换机油,真是太省时省力了。确实,比起国内的5000-10000公里的机油更换周期,这样的做法确实很省。 其实不只是加拿大,多数欧美国家的汽车保养频次基本都可以达到2-3万公里,但是国内绝大多数厂商的保养手册的保养周期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更可怕的是,很多4S店每半年或5000公里就通知保养,这样的做法,真的只是为了多赚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