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特锐界在2018年初官方降价2-3万元,众多消费者都是虎躯一震——锐界千年老二要逆袭了?实际上锐界从上市以来,可谓是斩获颇丰。在2018年之前,其月销量1万+的情况比比皆是,汉兰达看着自己屁股后面粘着这么大一块牛皮糖,也着实感受到了一股压力。
 
正当锐界抡起胳膊大干一场的时候,年初1月份的销量却给锐界浇了盆从头到脚的冷水,1月销量只有3241台,只有汉兰达的三分之一(汉兰达1月销量为10456台);而在2017年12月份,其销量有10429台的亮眼表现,锐界用销量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云泥之别。那么可怜的锐界又做错了什么呢?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实际上锐界的外观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这一点在前脸与臀部表现得比较宽厚,没有表现出同级别应有的层次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其腰线比较流畅,侧身颜值为其加分不少。总体上感觉没有汉兰达那么运动,再加上4878*1925*1734mm的尺寸,多多少少有些让人觉得臃肿。
 
在内饰方面,福特锐界只能说是让广大消费者失望了。以2018款锐界为例,首当其冲的就是整体的设计语言太过于简练,从而凸显出一股“廉价感”;其次是内饰的用料(包括方向盘),触感和质感较之汉兰达都要差上一截,8英寸的中控显示屏因为内嵌的设计也显得很小。总而言之,锐界的内饰对不起这个价位、级别应有的水准,可恨之处不过如此。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018款锐界的2.7T V6发动机拥有242Kw的功率和475N.m的扭矩,再搭配上6AT变速箱,可以说是7座SUV中的越级存在。虽然锐界强劲的动力吊打汉兰达绰绰有余,但是其稳定性差的短板却扯了自己的后腿;汽车三大件的相关投诉屡见不鲜,摊在车主身上也是头疼不已。
 
在这个级别车型当中,油耗的参考意义不大,都是半斤八两。最近的锐界召回却给广大消费者提了个醒,辣鸡的制动软管,可能造成制动软管鼓包、开裂并漏油,引起制动效率衰减、制动距离变长,存在安全隐患;而让广大消费者忽略的是,锐界(新款锐界有待验证)的翼子板中还有两个垃圾袋——为了降低车子的噪音,锐界也是不择手段——但是如此拙劣的降噪手段还是第一次见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锐界的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这一点在价格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汉兰达的加价销售的情况屡见不鲜,供求关系十分紧张,而且年初汉兰达还加价。锐界降价了大几万元,买车不用等,现车保有量比较充足。在配置上锐界也一应俱全——电子驻车、LED大灯、自动泊车、偏离预警……比汉兰达要良心不少。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级别、价位的车子,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什么?舒适性还是实用性。锐界在舒适性上有两点不足——普遍反映的是锐界的刹车太差,总感觉刹不住车,所以在操控性上大打折扣;锐界的底盘调教得偏硬,路感很清晰,碰到复杂的路况,更多的是颠的感觉。在实用性上,锐界的硬伤是后排座椅不能放倒,而在7座状态下,留给后面的储物空间也只能说是吝啬了——可惜了锐界的车身尺寸。
 
卷土重来未可知
锐界1月份销量的滑铁卢让人颇感意外,但和官降有莫大的干系。官降无非有两个意思,一种是为新产品铺路,另一种则是刺激销量。锐界两层意思都有,新款锐界也即将上市,现款车型急需清空库存;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在持观望态度,等待新车的上市。如果锐界能提升自身做工和品控,卷土重来未可知。
										陈震质疑小米SU7引“米粉”不满,事实究竟如何?作为现在热度最高的汽车品牌,小米汽车的一举一动都会在网上引起众多讨论,特别是在小米SU7上市后,更是热搜不断。在小米汽车高热度的背后,自然不乏吹捧的声音,但同样,质疑声也从未停止。就比如在外观设计上,小米SU7一直都被贴上“保时米”的标签,同时在价格上,21.59万元的起步价也让很多人发出疑问,这样的价格为什么不买极氪007或比亚迪汉?  | 
								
										连续7年销量破百万,面对行业变革,东风日产给出新坐标!2021年圆满画上句号,东风日产的成绩单又厚重了些许。2021年,东风日产全年收获1134889辆订单,连续7年销量破百万,18年的风雨历程,累计1400车主的笃信,见证了东风日产巨变。然而2022年形势挑战依旧严峻,低碳低排持续加压,车市动荡不可预测,挑战之中,东风日产会如何应对市场变革呢?  | 
								
										优惠3-4万元,奔驰C级夺回同级销冠,是成功还是失败?尽管4月份的车市大环境不够友好,但部分车型还是取得了相当可观的销量成绩。上市之初不被看好的奔驰C级,凭借大幅的市场优惠成功上位,单月销量10648辆车,成为高端品牌轿车排量排行榜第一,也力压宝马3系和奥迪A4L,问鼎同级别销量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