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汽-大众提供的销量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含进口车)累计销量达到了418188辆,同比大增38.6%,稳赢市场大盘。但与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汽大众奥迪品牌上半年的累计销量却仅为2269辆,还不及一汽-大众奥迪品牌零头。
从产品布局上看,上汽奥迪这边的确有着不小的劣势,仅有奥迪A7L和奥迪Q5 e-tron两款在售车型,但这并不能成为上汽奥迪月均销量不足400辆的理由。到底是奥迪不行,还是上汽不行,亦或是贾鸣镝不行?不管怎么说,作为上汽奥迪的营销事业总经理,贾鸣镝难辞其咎。
销量目标完成率仅4.5%
“我们希望上汽奥迪的销售规模在第一年能够超过5万辆,A7L的目标是月销3000-5000辆。”这是今年年初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贾鸣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上汽奥迪定下的销量目标。
如今2022年前半程已过,上汽奥迪仅完成了5万辆销量目标的4.5%,而奥迪A7L累计销量也不过才2001辆,让贾鸣镝成为了车圈内最大笑话。
在贾鸣镝眼中,奥迪A7L在定位上不仅比进口的A7要高,更是国产顶级豪华行政旗舰,是豪华标杆。但就目前形势来看,上汽奥迪A7L就是被市场边缘化的产品。犹记得在1月份的时候奥迪A7L销量仅为315辆,此时上汽奥迪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因为产能尚处于爬坡阶段,但已经到了6月份,奥迪A7L销量仍不见起色,显然已经不能用产能不足来解释了。
前途渺茫的上汽奥迪
进口奥迪A7一直都被冠以最美奥迪轿跑的称号,是不少年轻人的梦想座驾,同时在销量上,进口A7单月销量基本都在1000辆以上,国产后竟然卖不过进口车型,奥迪A7L恐怕是第一个。
在车轱辘看来,国产奥迪A7L之所以卖不过进口车型,其主要原因还是在设计上出现了决策性失误。放在十年前,加长对国人来说屡试不爽,但是如今时代变了,现在的消费需求更倾向于个性化。更重要的是,国产后的奥迪A7L舍弃了进口车型溜背造型的灵魂设计,变得不伦不类。
而上汽奥迪的第二款车型Q5 e-tron又是一款纯电动SUV,所展现出的产品力与国内的新势力品牌相差甚远,蔚来ES6、理想ONE等车型无论是在智能化方面还是在服务上,都要明显优于奥迪Q5 e-tron。更何况,在30万级纯电SUV市场还有特斯拉Model Y这样的王牌选手,Q5 e-tron注定难以走量。
为此,上汽奥迪要想掩饰当前尴尬的市场局面,还得拿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来打动市场。
奥迪Q6来袭,翻盘有望?
7月24日,上汽奥迪第三款车型奥迪Q6正式开启了预售,新车共有两种动力四款配置,官方预订价格区间为50-65万元,其竞争对手直指国产宝马X5。
关于奥迪Q6,其实亮点并不少。就比如,奥迪Q6是目前奥迪尺寸最大的SUV,车长达到了5099mm,比奥迪Q7和国产宝马X5都要长,只是在轴距上少优劣势。另外,奥迪Q6还是首款采用前贯穿式LED灯的奥迪车型,同时还首发了后尾翼quattro投影式刹车灯等。毫不客气的说,奥迪Q6承载了上汽奥迪的所有希望。
就产品力而言,奥迪Q6明显要优于国产宝马X5,仅50万元起的预售价就已经比国产宝马X5更良心。虽然在动力上奥迪Q5相比国产宝马X5有一定劣势,但考虑到两者的价格差距,这一劣势也就不值一提了。
不过,在竞争力上比国产宝马X5更具优势的奥迪Q6,真能让上汽奥迪实现翻盘吗?答案还真不一定。首先,上汽奥迪在国内尚未树立起品牌口碑,消费者对上汽奥迪仍有一定的芥蒂;其次,对于奥迪Q6这一级别的豪车来说,注定只是一个小众市场,能承受得起的消费者群体并不大。
综合来看,奥迪Q6或许能扭转上汽奥迪尴尬的市场表现,具有一定的销量潜力,但并不能指望奥迪Q6一年能卖5万辆以上。
写在最后:
客观来讲,上汽奥迪在市场定位上要高于一汽奥迪品牌。如果说一汽奥迪主攻50万元以内市场,那么上汽奥迪则是瞄向更高端的50万元以上,两者可以形成高低搭配。虽然想法是好的,但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合资品牌来说,想要征服50万元以上市场谈何容易,再加上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正在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留给上汽奥迪的时间并不多。
首月销量即破万辆,比亚迪宋L迎来重庆区域上市,爆款潜质尽显去年12月15日,比亚迪旗下全新SUV宋L迎来了正式上市,定位为纯电猎装SUV。在仅半个月的销售时间里,宋L销量就实现了破万辆,达到了10003辆,成为20万级SUV市场的明星选手。 |
A0级销量丨海鸥大卖2.3万,缤果斩获1.9万,倒是两田大众最受伤?A0级汽车市场,即小型车市场,曾经是汽车市场非常重要的一环。大众Polo、本田飞度、丰田致炫/威驰等车型,都曾在这个细分市场取得不错成绩,但是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升级,曾经火爆的市场也变得冷淡,许多A0级车型要么直接退市,要么不温不火。不过,在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东风下,这个细分市场迎来新的生机,比亚迪海鸥和五菱缤果,渐渐得到市场认可。 |
瑞虎8作为奇瑞的旗舰型SUV到底旗舰在哪?有一句话叫“品牌的力量”,它不单指一个LOGO在消费者心中的记忆,也不单纯的指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程度,而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历练而成的一种精神与理念,通过产品进行的一次传递,达到与消费者心灵的沟通与融合,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的一种固有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