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领域,向来有着“中国的大众,世界的丰田”这一说法,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国内的汽车品牌,大众在国人心中刻下了深刻烙印,同时中国汽车市场也是大众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这么多年来,大众在国内的地位从未受到动摇,而斯柯达也正是凭借着大众在国内的影响力,迅速在国内站稳脚跟,甚至还连续三年销量都在30万辆以上。但在近两年中,斯柯达的销量就不断出现断崖式下跌,以至于在去年仅售出了7万余辆新车。
销量持续下滑,低价促销也没用
在2018年,斯柯达创下了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以来的最好成绩,年销量达到了34万辆。可就在经过巅峰之后,斯柯达的销量就在不断下滑,2019-2021年,斯柯达年销量分别为28.2万辆、17.3万辆以及7.12万辆。而在今年上半年,斯柯达的累计销量更是只有2万辆出头,月均销量不足4000辆,彻底沦为了一个被市场边缘化的品牌。
一般来说,面对销量的下滑,大多数车企的惯用伎俩无非就两个,要么对产品进行换代升级,以此来提升竞争力,要么就是降价促销。斯柯达虽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从结果上来看,似乎并未起到太大作用。
目前,斯柯达的在售车型几乎都有着相当丰厚的降价优惠,就比如斯柯达速派,原价16.99万元起售的速派,现在很多地方14.99万元就能买到,这一价格已经与本田思域相当。就产品力来说,身为B级轿车的速派在售价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肯定要比思域更畅销,但事实是,速派的月均销量仅为几百辆。
同样的遭遇在斯柯达柯珞克上也是如此,特别是2022款斯柯达柯珞克奢享版车型,在7月份才刚刚上市,现在就已经给出了超过一万元的降价优惠,可依旧卖不动,甚至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款车。
车型换代缓慢,品牌战略出错成主因
从年销超30万辆到现在月均销量不足4000辆,斯柯达的没落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现在自己身上。斯柯达在刚刚进入国内的那几年,可以说是铆足了劲儿的推出新产品,再加上大众的推波助澜,让斯柯达的销量与日俱增。
但在近几年中,斯柯达几乎没有新产品的投放,同时现有车型的更新换代也是进展缓慢。就比如斯柯达在国内最经典的明锐,现在的第三代明锐还是2015年推出的产品,已经在市场征战了7年之久。
而在汽车市场,大多数车型都是“三年一小改,五年一换代”,甚至部分品牌为了加强竞争力,三年就会进行换代。尽管明锐也从PQ34平台到PQ35平台再到MQB平台,一直跟从大众品牌革新的脚步,但始终还是慢上一拍,同样的例子在斯柯达其它车型上也存在。
很显然,斯柯达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已经无法跟上当下快节奏的汽车市场。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代斯柯达明锐早在去年就已经发布,但迟迟未引入国内。按照斯柯达的计划,预计到2023年,全新一代斯柯达明锐才会在国内上市,而第四代斯柯达速派同样也得在2023年才会上市。
在品牌战略层面,各大车企近几年来都在向“新四化”转型,而斯柯达却依旧在“倚老卖老”,还想靠着“廉价大众”的标签躺平。至于斯柯达的新能源规划,更多的也仅仅是停留在PPT阶段,即便是现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也已经失去了抢先一步占领市场的最佳时机。
写在最后:
总之,2023年斯柯达将迎来产品大年,至少有两款明星车型将在明年实现换代。但话又说回来,以目前斯柯达月均销量不足4000辆的市场表现,想仅凭借对产品的更新换代来扭转糟糕的销量,谈何容易。
以价换量后,比亚迪或开启“技术战”,各大车企又该如何接招?从798的秦Plus/驱逐舰05开始,比亚迪旗下各种“荣耀版”车型先后发布,以更低的售价掀起了车市新一轮“价格战”。但别忘了,比亚迪本身是一家以技术为导向的车企,正是「DM-i混动系统」的爆火,才有了如今行业的领先地位。而这轮价格战过后,比亚迪很有可能在技术领域发力,用「降价+技术迭代」这套组合拳,冲击年销400万辆的目标。 |
没200亿别造车可腾势增资8亿后才有41.6亿能玩转新能源吗?在腾势推出量产车型之前并非是新能源汽车的风口,而在新能源崛起的时段里,许多人的视野又被造车新势力给包围。但毋庸置疑的是,腾势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当中站稳了脚跟,当政策倾斜的浪潮退去,它绝非裸泳的人。 |
MPV和旅行车,谁更适合穷游?最近,车轱辘编辑想买辆车去穷游外出航拍,因为很多时候可能为了一个镜头,您得蹲点到很晚的日落,也或许为了日出很早就要起床,于是索性就买个适合改床车的车型,以前买了一辆大发森雅手动挡,注意是大发,不是一汽森雅,7月陪我从重庆出发前往凉山、泸沽湖、丽江、香格里拉、乡城、稻城、理塘、甘孜、石渠、玉树、曲麻莱、黄河源、果洛州达日和久治县、马尔康,最后绕成都回到重庆,行驶了5000多公里,油费接近1800元,路上并没有把编辑丢在高原荒野喂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