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作为一家曾一度与南北大众扳手腕的合资品牌,在销量上长期位居国内乘用车销量排行榜前列,即便近些年里,上汽通用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但也是仅次于南北大众的存在。
进入到2022年以后,上汽通用似乎已经快退出主流合资车企行列,连续数月在销量排行中跌出前五位,甚至在7月份连奇瑞这样的二线自主品牌都实现了对上汽通用的反超,让人不禁想问,曾经不可一世的上汽通用到底怎么了?
上汽通用7月销量跌出前五,批发量不及奇瑞
根据乘联会提供的7月份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显示,比亚迪在销量上再次超过了一汽-大众,成为7月份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其销量达到了15.9万辆。而在销量排行前五中,自主品牌就占据了三席,分别为比亚迪、长安以及吉利。
不难发现,自主阵营与合资阵营之间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合资车垄断国内车市的局面已经在2022年成为历史。
有趣的是,曾经一度成为国内汽车市场年度销量冠军的上汽通用,今年的表现可谓是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在7月份的销量排行中,上汽通用仅屈居第六位,销量仅为9.2万辆。更离谱的是,上汽通用在7月份的批发量排行中,甚至还不如奇瑞汽车。
虽然相比具体的销量成绩,批发量的参考意义不大,但也可以反映出一家车企的市场走势,在未来,奇瑞汽车销量反超上汽通用也不是没有可能。犹记得在十年前,上汽通用还是国内的销量冠军,而在今年却连前五都进不去,销量的持续低迷充分说明了上汽通用在国内影响力的下滑。
“三驾马车”也难救上汽通用于水火
在国内众多合资车企中,上汽通用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毕竟旗下坐拥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三大品牌,这三个品牌旗下车型加起来比国内任何一家汽车厂商都要多,且涵盖了低、中、高端各个细分市场,共同铸就了上汽通用庞大的体量。
巅峰时期上汽通用旗下的三个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中的热度连“两田”都要避其锋芒, 别克英朗、雪佛兰迈锐宝、凯迪拉克ATSL等都是红极一时的大热门。
现在,上汽通用在公布销量时,已经不再公布雪佛兰的具体销量,要知道,在2017年的时候,雪佛兰还是一家年销量超70万辆的主流品牌。至于别克,更是只有英朗和GL8在苦苦支撑,凯迪拉克就更不用说了,上半年销量直接暴跌三成,今年的上汽通用可以说是全方面的溃败。
内耗加剧,降价也没用
上文说到,上汽通用旗下的“三驾马车”都有着各自清晰的定位,原本上汽通用的初衷也是让别克和雪佛兰“互相成就”,凯迪拉克来拔高品牌形象。但现在却演变为了别克和雪佛兰“相爱相杀”,凯迪拉克失去豪华属性,这一切无疑是导致上汽通用品牌影响力逐年下滑的根本原因。
从2018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就由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转变,也让各车企之间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一般来说,想要提升竞争力,大多数车企的做法就是对现有车型进行升级换代,或推出全新车型。
上汽通用可不这么想,为节省研发成本和精力,上汽通用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打折,无论是雪佛兰还是别克,亦或者凯迪拉克,近些年来的降价幅度无不是愈发夸张。更重要的是,大幅度的降价优惠也让雪佛兰和别克的市场定位变得模糊了起来,现在已经很难让人相信别克的品牌定位比雪佛兰更高。
就比如英朗和科鲁泽,两者优惠后的售价分别为7.79万元起和7.69万元起,仅有3000元的价差,同时这一售价已经与自主A级轿车相当,可雪佛兰科鲁泽的销量依旧惨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别克正在以降价的方式蚕食雪佛兰的市场,最终的后果就是,别克品牌力下滑,雪佛兰销量暴跌。
当然了,凯迪拉克的遭遇也好不到哪儿去,凯迪拉克给出10万元现金优惠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以至于现在凯迪拉克不打个七折,就无人问津。更何况,购买豪车的消费者在意的并不是车辆的性价比,如果没有品牌力做支撑,谈何豪华,难道仅凭“无后驱,不豪华”的广告语吗?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上半年的疫情让上汽通用销量遭到了严重打击,但上汽通用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还是出在自身。对上汽通用而言,现在已经到了入华以来最为严峻的时刻,如何拯救别克和凯迪拉克才是重中之重,至于雪佛兰,已经没有翻盘可能。
极氪009首批量产车下线,即将正式开启交付1月8日,极氪智能科技全球首款原生纯电豪华MPV——极氪009在宁波杭州湾极氪智慧工厂正式量产下线。 得益于极氪强大体系化能力及高效造车解决方案,极氪009上市两个月便完成首批商品车下线,并将于近期正式开启交付。 |
为何畅销车胃受凉致明星发动机也拉缸?别克威朗——别克品牌轿车战线上的重要一员,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补15-20万元价格区间市场,对标大众速腾、凌度。凭借高颜值、大空间,以及巨大的终端优惠,别克威朗两年里受到不少中国消费的宠爱,时至如今也是别克品牌众多车型中销量的佼佼者。 |
江淮皮卡:1月全球销售5116辆,销量市占率再创新高,喜迎开门红2023年2月3日,江淮皮卡公布最新销量数据:1月全球销售5116辆,环比增长93.9%。其中,国内市场环比增长115.7%,市占率增长近一倍,再创新高;海外市场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87.8%,整体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喜迎2023年“开门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