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汽车和摩托车资讯分享

Car and motorcycle information sharing

明明纯电动汽车研发成本更低,为何还要花大价钱研究氢能源?

  • 227
  • 2022-08-12 08:12
  • 0

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实现良好开局。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摆脱我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更是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为子孙后代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从大致方向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分为纯电动、插电混动以及氢能源汽车,而纯电动和插电混动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但氢能源汽车却很难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氢能源汽车都很难大规模普及。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汽车品牌在氢能源汽车领域花费大量的精力,这背后到底是为何呢?

氢能源汽车优势巨大

要弄清楚为何仍有不少车企倾力打造氢能源汽车,就先得了解氢能源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到底有哪些优势。

困扰纯电动汽车普及的最大短板是什么?不就是补能问题吗,现在的纯电动汽车即便是在快充的加持下,想要实现补能也得需要30分钟左右。而插电混动汽车,严格上来讲只是一个过渡产品,并没有完全摆脱内燃机。

与此同时,纯电动汽车虽然可以实现零排放,但电的产生则并不“干净”,目前我国有70%的电量是靠火力发电站产生,而火力发电站所产生的污染物依旧很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纯电动汽车并非是“零排放”。

但氢能源汽车则不同,其补能时间可以做到与燃油车加油相当,只需要5分钟便能完成加氢。另外,氢本身就是清洁能源,氢能源汽车的排放物只有水,更重要的是,氢在地球上的储量极为丰富,如果能用适当的方法从水中大量制取氢气,届时氢气将成为一种廉价、洁净、高能的能源,完全可取代日渐枯竭的化石能源。

也正因如此,使得部分汽车品牌看到了氢能源汽车未来的巨大潜力,换句话来说,谁突破了氢能源汽车的技术堡垒,谁就能主宰下一个时代。目前,在氢能源汽车领域技术较为成熟的就是现代汽车和丰田,两者都已经在氢能源市场耕耘多年,早就推出了相关的量产车型。

成本难控是氢能源汽车最大阻碍

上文说到了氢能源汽车的种种优点,但氢能源汽车想要普及却仍有着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居高不下的成本。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长安深蓝SL03正式迎来了上市,新车拥有增程版、纯电版以及氢电版三种选择,其中增程版的售价仅为16.89万元,即便是纯电版车型起步价也就18.39万元,但是氢电版车型售价却高达69.99万元,甚至网上也有调侃说长安深蓝SL03氢电版是摆明了不想卖,毕竟只是动力的不同,但之间的差价却如此之大。

其实,长安深蓝SL03氢电版车型高昂的售价,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氢能源汽车难以控制的制造成本。氢作为纯净的气体,自然界中并不是天然存在,需要后期提炼,而提炼氢气需要大量的成本。与此同时,氢气作为易燃易爆气体,如何储存和运输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再者就是,纯电动汽车补能需要充电桩,而氢能源汽车则需要与加油站类似的加氢站,建设一座加氢站的成本要远高于充电桩,甚至比加油站还要高。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数据可以参考,我国建设一个日加氢能力500kg、加注压力35MPa的加氢站,投资成本就接近1200万元,这还不含土地成本。

另外,想要让氢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加氢站的建设就必须与加油站相当,否则氢能源汽车补能快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250座加氢站,占全球加氢站总量的40%。而在2020年,我国加油站总量就达到了11.9万座,如此看来,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氢能源汽车离普通用户都还相当遥远。

写在最后: 

就目前来看,氢能源汽车根本无法普及。而现代和丰田之所以大力研发氢能源汽车,就是在为未来打基础,试想一下,如果现代和丰田突破了氢能源汽车的技术堡垒,将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势必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领导者,最终的收益定会无法想象。

分享到:
全部评论 (0人参与)
请控制在100字以内。
猜你喜欢

上汽通用与4S店拒不执行三包,保修期内的沃兰多竟没人管了?

说到沃兰多,可能很多人已经不记得这是一款什么样的车型。沃兰多是上汽通用于2018年引入的7座轿车,由于其搭载了一台1.3T三缸发动机,导致市场表现相当冷淡。随着上汽通用三缸机的全面溃败,沃兰多已经消失在了大众视野,最后一批沃兰多车型也在以3/4万元的市场优惠清仓处理。尽管车型已经被厂商所抛弃,但有位老车主却依旧在为这款车型奔波着,咱们一块来看看。(信息来源:汽车投诉网)

10万元SUV购车首选,2022款博越今日上市

4月28日,伴随着水木年华新曲——《启程2022》全民共创MV的正式发布,“10万级新三好SUV”2022款博越也正式宣告上市。新车共推出智享型、智雅型两个配置,售价分别为10.28万元、11.28万元。这预示着,2022款博越将以“好颜值、好舒适、好品质”的新三好实力,与博越X形成双车布局,共同征战10-15万元最主流的紧凑级SUV市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聚焦315∣贾鸣镝退出就能救上汽奥迪?比销量更糟糕的是信任危机

任谁也没想到,奥迪与上汽联姻后会颜面扫地。上汽奥迪成立两年来,除了上汽对首款车型A7L不遗余力的进行宣传营销外,上汽奥迪在国内基本就没有掀起过水花,在销量上更是惨不忍睹,与一汽奥迪形成了鲜明对比。

安全登录 ×
车轱辘用户登录,请输入登录信息!
  • 快捷登录:
© 2017-2020 车轱辘(www.chegood.cn) 技术支持:重庆互联网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23号 版权所有 渝ICP备17016055号-1
QQ在线:151055810  邮箱:1510558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