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2018年,似乎SUV们的步伐并没有放慢,尽管2017年国内SUV市场13.32%增速相比以往已经有大幅度下滑,但在今年,尤其是看今年各品牌的新车规划,SUV依然是重头戏。
有趣的是,小型SUV似乎成为香饽饽,从大众即将上市的T-ROCSTAR、再有丰田C-HR、还有斯柯达的柯珞克、还有近两天刚曝光的雪铁龙龙逸等。以往,我们经常会说大众、丰田等品牌在小型SUV的布局上来得有些慢,但为何在今年,小型SUV成为不少品牌的共识?
编辑认为,一方面,随着过去几年,各品牌已经逐步完善的SUV的序列和布局,作为入门级定位的小型SUV最终才被完善,毕竟,像大众、丰田、别克、斯柯达等前两年都有国内旗舰的中型SUV问世,到今年开始耕耘小型SUV市场也符合产品规划的惯例;
另一方面就有看头一些了,如果我们认真来剖析上述几个品牌的话,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尽管它们一直在做SUV,但销量现状并不是特别满意。换句话说,适当的放一部分赌注在小型SUV也未必不可。
以斯柯达为例,按道理说,斯柯达跟进SUV的时间还算走在前列,2013年的野帝、后来的Yeti,再到科迪亚克,各个级别的推进都走在合资的前列,但从销量来看,这几款车里没有出现一台爆款车型,即便到现在Yeti也是低价促销却没多少人问津。
再看雪铁龙和丰田。雪铁龙早前上市过雪铁龙C3-XR一台小型SUV,经过几年的打拼,确实到了改款换代的时候,在2018年1月,C3-XR取得4243辆;而天逸C5在今年1月仅有2383辆;对于雪铁龙来说,抓紧机会布局一台更新而全的小型SUV可谓是当务之急;
相对来说,大众T-ROCSTAR的情况有些不一样,它的出现将让一汽-大众彻底告别没有SUV的产品年代,作为其品牌的第一台SUV,选择布局在价格区间并不高的小型SUV,并有浓郁的跨界和轿跑风格,这就值得玩味了。
按道理讲,在一个SUV并不愁销的时代,做一款中规中矩的SUV,再加上大众的号召力,不应该会卖得更好吗?这还是取决于合资公司以及跨国公司在战略上的洞察区别,斯柯达的柯珞克是属于典型的中庸派,产品追求的新而全,但在大众T-ROCSTAR身上,显然有不同的产品思路在里面。
说完这些新车的背景,我们再回到文章开篇的问题,扎堆上市的新车,能解决多少痛痒呢?
据统计,2017年底,在16款合资品牌小型SUV里,销量出现同比下滑的车型达到12款,仅有Jeep自由侠一款车型销量同比增长。当然,日产劲客、铃木骁途、纳智捷U5 SUV由于2017年刚刚上市,并无累计销量同比增幅。
写在最后
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合资小型SUV的日子并不好过,它们不仅要面临自主SUV越级竞争的冲击,还要与合资对手们不断拉长的战线想抗衡。以布局小型SUV时间较早的起亚、雪铁龙和别克为例,它们的小型SUV产品并没有取得太理想的表现,当中国车市处于淘汰赛阶段之后,进入市场的先后,并不会完全决定最终的排位。当消费者、资本、品牌价值都越来越聚焦之后,唯有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设计出一台小型SUV就想成为爆款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下一阶段,更考量的还是车企的战略眼光和产品定位以及品牌红利。
21.28万元起,比亚迪海豹开启预售,能抢特斯拉的饭碗吗?5月20日,在一个充满爱意的日子里,比亚迪开启了一轮新车预售工作,海豹正式走向前台。不过比亚迪海豹的预售价格还是引发了一阵热议,21.28-28.98万元,新车总共有标准续航后驱版、长续航后驱版以及四驱性能版等四款车型。对于比亚迪精心打造的硬菜,这样的价格到底贵不贵呢?咱们先来看看产品再说。 |
荣威RX5 ePLUS、荣威i6 MAX EV、全新MG5三车夺魁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精真估发布了《2022年度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上汽乘用车荣威、MG双品牌近十款车型入围TOP榜单,三款车型更是独占鳌头。其中,荣威RX5 ePLUS以79.71%的保值率位列插电混动紧凑型SUV(一年保值率)第一名;荣威i6 MAX EV位列纯电动紧凑型车(一年保值率)第一名,保值率高达79.27%;全新MG5以79.7%的保值率高居10万以内自主紧凑型车(一年保值率)第一名。此外,荣威iMAX8、荣威RX8、荣威ei6 MAX、科莱威CLEVER等热门车型也位居各细分市场前列,充分展现了上汽乘用车强大的品牌韧性和越级的产品实力。 |
有车企当卖点,有车企坚决抵制,华为在车圈评价为何两极分化?最近,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公开表示,跟华为合作没有议价能力。这也委婉地表达了众多车企与华为合作中的无奈,华为与车企合作中的强硬态势,使得华为的合作模式并不能完全被车企所接受。在此前,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大牌车企纷纷表达了对华为合作模式的抵制,但与此同时,也有赛力斯等靠着华为赋能实现大逆转的存在,那么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存在哪些问题呢?咱们一块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