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十年前,奇瑞在国内汽车市场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从2003年到2010年,奇瑞连续八年成为自主品牌销冠。现在的奇瑞,早已没有了自主品牌领头羊的风范,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二流自主品牌。
纵观奇瑞近十年的表现可以发现,除了“理工男”的标签外,更多人对奇瑞几乎没什么印象。不可否认奇瑞之前的成功靠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实力,随着其它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让奇瑞的优势荡然无存,再加上奇瑞糟糕的营销,导致奇瑞逐步沦为了二流品牌,而这背后尹同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股权换销量,奇瑞自断后路
从近三年的表现来看,奇瑞的销量还是处于一个增长态势,特别是在今年车市大环境并不景气的背景下,奇瑞仍实现了在销量上的同比增长。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前8个月,奇瑞累计销量达到了443802万辆,同比大增24.3%,表现可圈可点。
虽然销量仍在上涨,但奇瑞掌门人似乎却开心不起来,因为在奇瑞近三年销量上涨的背后,是前些年不断变卖资产的结果。据了解,奇瑞控股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负债率分别为72.3%、73.33%和79.94%,远超行业60%的警戒线。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奇瑞不得不变卖各种资产筹集资金。2016年,奇瑞卖掉了变速箱工厂100%股权,获得26亿元;2017年,奇瑞卖掉了高端品牌观致的股份,获得65亿元;2018年,奇瑞卖掉了凯翼汽车51%股权,获得271亿元;2019年卖掉了奇瑞汽车18.52%的股份,获得了68.63亿元。
掉队的昔日汽车“一哥”竟然走到了这一地步,难免令人唏嘘。这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尹同跃狂妄自大所致。
穷兵黩武走高端,奇瑞付出了代价
按理说,奇瑞作为曾经的自主一哥,尽管自2010年以后就开始走起了下坡路,但好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至于如此差钱。除营销方面外,奇瑞还有一步路走的大错特错,那就是没有将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尹同跃一心想着迈入高端市场,直接在资金上压垮了奇瑞。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观致汽车,本以为观致能成为奇瑞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棋子,但没有想到的是,观致持续的亏损直接拖垮了奇瑞的资金链。观致失败之后,尹同跃仍未死心,于是又成立了星途,以目前星途的市场表现来看,如果奇瑞不持续给星途“输血”续命,又将大概率成为下一个观致。
除高端品牌外,奇瑞旗下还有众多子品牌,产品线涵盖从低端到高端,从面包车到SUV等等。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战略带来的问题就是,不仅各子品牌之间严重内卷,还让分散了奇瑞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很难说奇瑞糟糕的营销不是步子迈太大导致。
技术不再是标签,而是遮羞布
开头我们说到,奇瑞一直是以“理工男”的标签立足,但放到当下,其它自主品牌的技术做得真就比奇瑞差吗?并不见得。
以奇瑞最引以为傲的1.6TGDI发动机为例,从参数上看,这台发动机最大马力不过才197Ps,最大扭矩为290N·m。长安蓝鲸1.5T发动机最大马力都能达到188Ps,最大扭矩更是可达300N·m,对比下来奇瑞并没有太大优势。
更何况,一台车的动力系统看的不仅仅是发动机,还有变速箱,这直接关系到了用车体验。奇瑞发动机固然不错,但这些年来奇瑞在变速箱方面却是一言难尽,导致无法发挥出发动机真正的实力。在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匹配上,长安、长城、吉利做得都要比奇瑞更出色。
从奇瑞的销量就能看出,外界对奇瑞技术的认可度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如果消费者真的能感受到奇瑞在技术上的领先,自然就会为奇瑞的产品买单,比较直观的例子就是比亚迪了,曾经的比亚迪几乎就是山寨的代名词,起点甚至还没有奇瑞高,在国内基本没有人认可比亚迪的技术。
自比亚迪转型新能源汽车后,销量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上涨,特别是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问世之后,比亚迪DM-i车型直到现在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什么这么多人买比亚迪DM-i车型,原因就是比亚迪DM-i车型让消费者切真实际的感受到了超低的馈电油耗。
很遗憾,奇瑞所谓的领先技术并没有让消费者有直观的感受。现在看来,技术已经不是奇瑞的标签,反倒成了奇瑞最后的遮羞布。因为奇瑞除了宣传技术外,基本就没有其它亮点,沦为二线品牌也就不足为奇了。
写在最后
从奇瑞的这十多年来的衰败之路不难看出,尹同跃可以说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早年间奇瑞完全可以凭借在技术上的领先,持续领跑自主品牌。但尹同跃偏偏要将大量的资源分化到各子品牌上,直接错失了巩固优势的最佳时机,以至于不断被其它自主品牌反超。
乘联会8月销量排行出炉,比亚迪再次夺冠,合资车溃败不可避免?二十多年前,外资汽车品牌看中了国内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挤破脑袋都想进军国内汽车市场,毕竟当初只要有合资的身份,无论是谁都能挣钱。当初,合资车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了66%这一高点,让自主汽车品牌毫无招架之力。 |
劲客面前斯柯达柯米克能占上风吗?如今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SUV领域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近年来自主品牌慢慢崛起后,无论从技术还是质量上来看都有相当大的实力与合资品牌SUV抗衡。为抢占市场份额,合资车企采取降低其旗下入门车型价格,以此试图扭转现在的劣势。 |
价格不断下探,引爆插混市场之争,启辰大V DD-i能撼动市场吗?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嘴上说不打价格战,实际上价格比谁都下探得快,比方说长安欧尚Z6 iDD,改款上市就降价,还有银河L7,虽然有着不俗的产品力,但起始定价也仅定在了13.87万元,还有近日在重庆车展“露脸”的启辰大V DD-i超混动,预售价也仅定在了13万元,算它们三个之中,厂商指导价最便宜的车型了,按照各大车企的调性来看,预计正式上市时,价格还会有所下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