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前越来越多的豪华汽车,脱下米其林、马牌等一线大厂的轮胎,换上韩泰等二线品牌轮胎。与此同时,一众国产汽车品牌也纷纷开始了轮胎国产化,朝阳、玲珑、赛轮等国产轮胎品牌纷纷亮相,甚至还有部分“假洋品牌”轮胎出现在汽车市场。今天咱们就借着轮胎选择的问题,跟大家深入探讨。
看不见的暴利:轮胎产品的价格差距大得惊人
作为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轮胎的存在却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正如汽车圈内的那句老话:换轮胎是性价比最高的改装。四条轮胎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车的性能发挥,干湿地制动、NVH静谧效果、启动抓地力、弯道支撑性、燃油经济性等等,这些方面都与轮胎的选择有着直接关系,毕竟轮胎是汽车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零部件。但是,不同档次的轮胎价格差距相当之大。
以大家常见的225/55 R17型号轮胎为例,国产双星轮胎报价在300元左右,朝阳轮胎报价500元左右,倍耐力P7报价700元,米其林PRIMACY 4报价850元,马牌UC系列报价高达1000元。尽管厂商的采购价格比零售价格便宜不少,但高低端轮胎价格差异大是不争的事实。四条轮胎算下来,17寸的轮胎就能差两三千元。于是汽车行业就出现了这样的笑话:一块隔音棉的缺失你斤斤计较,四条轮胎减配大家却往往选择忽视。
为什么原厂轮胎越来越低端?
很明显,成本控制在原厂轮胎的选择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反而是由于大家缺乏轮胎的专业了解,导致了汽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存在,大量豪华汽车换上了价格亲民的中低端轮胎,很多国产车换上了五花八门的国产胎。并非主机厂不懂轮胎的重要性,而是消费者更加看重看得见的配置。
此外,汽车厂商与轮胎厂商的型号适配与议价能力也相当重要。米其林、马牌等大牌厂商必然不会针对小汽车品牌进行专业优化,也不能保证产能供应,小众汽车品牌也难以在议价上获得主动权。于是乎,汽车品牌多偏爱本国的轮胎供应商,毕竟同在一个国度,有事好商量,韩国车更加偏爱韩泰、锦湖等韩系轮胎,日系车原厂轮胎也多以普利司通、优科豪马为主。但BBA的高端车型,很少会见到不出名的轮胎系列。
当然,作为消费品,轮胎的更换周期一般为4-5年,大家也不妨尝试一下大牌轮胎的拳头系列,看看主机厂的原厂轮胎适配是否合适。最后,也劝告大家不要迷信品牌,部分大牌的特供系列并不可靠。
丰田全新一代C-HR明年引入国内,网友:“狗头窗”不改难成气候在部分人眼里,丰田在心中的地位远胜于大众,甚至一度还被部分消费者过度神化。不过,即便是强如丰田也有卖不动的车,那便是C-HR。 |
宝马MINI上海车展区别对待引众怒,官方回应无诚意,MINI要完了?因为疫情的结束,今年上海车展吸引到了一大批外国人参观,这也让上海车展变得热闹了起来。车轱辘也明显地感受到,今年上海车展的外国游客远超往年,在这之中既有外资汽车品牌高管,也有国外的车迷主播,意图通过上海车展来感受汽车市场的变化。 |
销量超蔚来、小鹏之和,理想单月销量破3万辆意味着什么?进入到2023年,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让各新势力品牌都苦不堪言。与传统汽车巨头不同的是,几乎所有新势力品牌都面临着资金压力,即便是特斯拉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盈利,价格战的到来让本就面临资金压力的新势力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