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海外买车所需要的成本远低于国内。就比如奔驰C级,在北美的售价仅为43550美元,按照目前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也就31.4万元左右。乍一看与国产奔驰C级的价格相差不大,可北美买到的是奔驰C 300车型,而国产奔驰C顶配也仅仅是C 260,之间的差距可想而知。
更离谱的是,保时捷卡宴在北美售价仅为7.22万美元(约52万元),而进口到国内起步价却高达90万元以上,这还不算两者的配置差距。如果奔驰C300和保时捷卡宴在国内卖价也与北美一样,在国内的销量简直不敢想。
可即便如此,为何BBA这样的豪车品牌在北美市场销量并不见得有多高呢?
明明买得起,北美为何没能人均BBA?
前段时间,车轱辘的一位朋友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明明老美的人均GDP接近7万美元,像BBA这样的车不就随便买了吗,可为何这么多老美都不愿意买BBA,反倒是钟情日系车呢?
刚开始听到这个问题,车轱辘也是满脸问号,可细想一下,其实这还是我们与老美购车观念的不同导致。
汽车在美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史,美国消费者早在爷爷辈儿就已经实现了买车自由,汽车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在国内,大多数人能够真正买得起车也就近十年的事情,这也就让国内大多数消费者不管当下的购买目标是什么,但是最终都是希望可以开上豪车。
所以在国内市场,一些价格比较贵,或者具备豪华属性的品牌和车型的销量总是比较受欢迎,即使市场环境整体变差,但是这些车型的销量似乎总是很坚挺。因为只有豪车,才能彰显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也只有豪车,才能成为炫耀的资本,这一消费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对此,国内豪车的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高,即便BBA在国内减配的同时还高价卖,也丝毫不会影响国人对BBA的憧憬。
实用性大于品牌力
实用性差,也是豪车在美国不吃香的原因之一。从美国市场汽车销量排行中就不难看出,皮卡和日系车才是美国消费者的最爱,像是福特F系列皮卡、道奇公羊皮卡和雪佛兰索罗德皮卡,都是美国汽车市场的热门。
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消费者似乎更加钟爱工具属性比较强的大皮卡和更加省油耐用的日系车。美国消费者不选择BBA的原因也并非是买不起BBA,而是BBA车型的实用性并不强,毕竟一台宝马3系所能带来的功效远不如福特猛禽来得实在。
更何况,豪车还有着高不可攀的维修成本。要知道,发达国家人力成本可是非常大的,所以就让更多的美国人选择实用性强的大皮卡,或省油耐用的日系车。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美国汽车市场的成熟在于,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认知已经从“面子”的角度完全回归到了工具属性。而国内消费者买车更多的仍是出于对面子的考量,不过这一观念也正在逐渐打破,不然也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国产车了。
写在最后:
车轱辘个人认为,不论是美国汽车市场,还是国内汽车市场,消费者购车还是得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打肿脸充胖子而一味的追求所谓的豪车。车辆本身的属性就是交通工具,所谓的面子也只是表面,个人能力的体现也并非买豪车。
艾瑞泽GX将于10月正式上市 肩负品牌销量双重使命2018年是奇瑞战略转型体系变革之后,效果爆发的一年。今年1-8月,在汽车行业整体疲软的大背景下,奇瑞集团销量逆势上扬,累计销售462,330辆,同比增长13.9%。自3月以来,已经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产品力创新、智能化转型、品牌年轻化,是奇瑞汽车保持稳定增长的几个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奇瑞能否迈向更高台阶的考验。艾瑞泽GX正是这一思路下推出的力作。 |
质量问题频发后的轩逸还能继续热销吗2017年全年日产轩逸共计销售404726辆,斩获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轿车销量第三名,全年月均超过3万辆的销量充分显示了日产轩逸在这一领域的强大实力。 |
全新一卡罗拉曝光,纯燃油版正式停产,明年或同步引入国内?作为全球唯一能与大众抗衡的汽车集团,丰田旗下有太多经典车型,其中卡罗拉对于丰田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66年第一代卡罗拉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十二代车型的传承,至今在全球累计销量更是超过了5400万辆,是名副其实的“家轿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