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S8作为蔚来的第一款车,为蔚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如今的蔚来ES8销量在蔚来家庭里占比并不高,已开启预售52.8-63.8万元的2023款蔚来ES8,相对在售2022款蔚来ES8入门车型涨价3.2万元,越卖越贵的蔚来ES8,能找回昔日的辉煌吗?还是作为蔚来的标杆车型,只要价格和尺寸,不要销量?
越卖越贵的2023款蔚来ES8销量越来越差
据统计,在今年前11个月,蔚来ES8总计交付13842辆,而今年11月份单月批售下滑到705辆,是2022年销量最低的时刻,都说年底车市旺季,但蔚来ES8没有迎来销量的增长却是下滑,但换新的蔚来ES8将在年底广州车展正式上市,又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吗?难!
从蔚来在11月当月销量的构成中,ES7、ET7、ET5、ES6、ES8、EC6分批交付了4897辆、3189辆、2968辆、1927辆、705辆和501辆。为何蔚来ES7成了最畅销的车型,因为指导价46.8-54.8万元的价格比蔚来ES8便宜啊,买蔚来的很多人还是看价格,不是最买最贵,目前蔚来ES7在全国多数地方有1.26万元的现金优惠。
再看2022款在售蔚来ES8,指导价49.6-65.6万元,在各大城市同样有着1.26万元的优惠,可一直没换代的2022款蔚来ES8还是卖不动!如今,换代了,外形变化很大,颜值更高了,配置也增加了很多,当然价格也上涨了,从2022款蔚来ES8的49.6-65.6万元上涨到了52.8-63.8万元,入门车型涨价3.2万元。
2023款蔚来ES8拉长增配涨价3.2万元起不过分
就拿入门车型来说,依然还是配备江苏时代的75度的电池,车身的长度、宽度和轴距都拉长了不少,车身高度降低后,让2023款全新蔚来ES8看上去更加时尚和运动了一些。越来越年轻的2023款蔚来ES8,车身拉长后车重增加了不少,6座设计的2023款蔚来ES8反而比7座的老款车型后备箱变小了。
电机总功率增加了80千瓦,电机总扭矩125牛.米,依然采用双电机四驱设计,底盘部分没有改变,轮毂尺寸从19英寸升级到了20英寸,还增加了前排中间气囊、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车道居中保持、道路交通标识识别、倒车车侧预警系统、定速巡航升级为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入位、自动变道辅助、方向盘离手检测、单踏板模式、标配L2级驾驶辅助、全车电动吸合门、方向盘加热、液晶仪表尺寸增大、HUD抬头数字显示、主驾座椅调节增加2项功能、副驾座椅增加1项功能、前排座椅通风和按摩功能、后排座椅记忆、第二排座椅增加腰部和腿托调节、第二排座椅增加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第三排座椅加热及电动放倒、中控屏尺寸增大、后排增加6.6英寸液晶屏、7音响升级到23音响、自适应远近光、10色氛围灯升级为256色、后排隔音玻璃,自动防眩外后视镜、车内香氛装置等配置。
2023款蔚来ES8可谓是换代车型增加配置最多的车型,没有之一,增加这么多配置给您涨价3.2万元贵吗?不贵!如果自己安装肯定不止这些成本。当然,2023款蔚来ES8除了增配,还减少了配置,方向盘由真皮换成皮质、座椅由真皮换成了仿皮、减少了车顶行李架等少许配置,总之就是真皮换成了仿皮。
写在最后
蔚来树立了中国电动汽车的品牌和价格标杆,尽管高合汽车树立了价格标杆,卖得比蔚来还贵,但品牌的知晓度和渠道相对蔚来都少很多。越卖越贵的蔚来在华并不缺韭菜,毕竟科技舒适和服务,奠定了中国电动汽车的豪华装修标杆,也不管这些配置用得着用不着,其他中国品牌电动汽车也是如此堆积配置。挣钱容易的有钱人买来当个出行玩具,无可厚非!刚好培育一些其他没钱的韭菜,按揭都要买蔚来!没啥钱按揭买蔚来的人开蔚来才有未来!
最后,回到蔚来ES8换代之后,销量能否东山再起?留给市场回答吧!
践行“日产智行科技”愿景 助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2018年4月3日,北京)昨日,由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产中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8年新能源汽车蓝皮书编写启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此次启动仪式汇集新能源汽车领域资深专家、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企业及《新能源汽车蓝皮书》编写研究人员,就未来新版《新能源汽车蓝皮书》撰写的难点与重点、行业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研讨,日产中国副总经理小林健树先生出席此次发布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
电动智能超跑SUV荣威光之翼MARVEL X,6月29日开启“大威”预售一个智能新物种,从概念到量产再到预售,到底能多快? 6月29日,荣威光之翼MARVEL X将开启“超级大威”优先预售,快到让你猝不及防!“优先交付”、“个性车模”、“订制车钥匙”三项独有身份权益重磅来袭,成为“超级大威”,这些都属于你! |
长城汽车迈入转型大跨步阶段,重拾轿车业务后将迎来腾飞?在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不断提升的当下,加速转型已经成为了所有汽车厂家的主旋律。对于像长城汽车这样的大厂来说,想要迅速实现转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正所谓大象转身注定不会一蹴而就,转型之路上往往充满挑战,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考验着每一家车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