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特斯拉宣布大幅下调产品价格之后不久,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现象。不少新能源车企仍以补贴滑坡为由,对旗下产品进行几千到一万元的涨价,但也有几家车企跟进了特斯拉的降价,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个别车企的价格战似乎一触即发。
1月17日,国内造车新势力“巨头”小鹏汽车宣布,对旗下车型进行价格调整,小鹏G3i、小鹏P5、小鹏P7等车型进行一定幅度的降价,2万元到3.6万元不等。更重要的是,比起特斯拉,小鹏汽车似乎更人性化一些,对一年内订购的首任车主进行回馈,包括整车质保延长和4年基础保养。不过对于小鹏汽车这波降价,更多网友表达了不解的一面。
其实比起特斯拉,小鹏汽车这次降价决定显得更加艰难一些。依稀记得,2022年小鹏汽车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虽然营收达到了68.23亿元,但净亏损竟然达到了23.76万元,亏损增幅是营收增幅两倍之多,粗略估计,小鹏汽车单车亏损甚至在5万元以上。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2023年,小鹏汽车的全年财报或许会好看一些,但亏损的大坑,或许不那么好填补。
明明账面上有亏损,小鹏汽车为什么还要跟进这波降价呢?编辑认为小鹏汽车这波操作算是以退为进。不只是小鹏汽车,多数造车新势力起步之初都会出现不小的亏损,毕竟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期投入大,战线长,产能和销量提升速度慢,回本周期长,这些问题都真真切切地摆在新势力眼前。一旦前期投入差不多了,适当地进行价格调整,收获更多订单,及时填补亏损,通过产量均摊自己的生产成本,这是一步再正常不过的棋。
与此同时,我们也曾从燃油车市场得出这样的结论,产品降价换量容易,但产品价格降幅一旦超过车主认知,消费者对品牌形象就会形成固有认知,再想提升品牌力,那可是相当有难度的,不少合资品牌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如今小鹏汽车对G3i、P5、P7进行价格调整,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大家对小鹏汽车的认知,已经上市的小鹏G9,即将上市的G7,都很难不被牵连。
换句话说,降价走量是多数汽车车企都能想到的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非常奏效。但不是到了事关存亡的关键时刻,直接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上也并非一步好棋,毕竟来日方长,先手用完了,就只能等对手的回应了。小鹏汽车下一步走势如何?咱们等等看!
卡罗拉降至7万级,轩逸跌至6万出头,合资车比国产车更能卷?开年伊始,从比亚迪将秦PLUS DM-i价格打到了7.98万元起就知道,今年的国内汽车市场将变得更加内卷,打折促销俨然成为了汽车市场的主旋律,甚至连高高在上的BBA,都不得不以五折的价格来换销量。 |
不止于绿牌,体验沃尔沃XC60 RECHARGE,破百竟只需5s!为家人,你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想必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而在汽车市场,安全造诣最深厚的莫过于沃尔沃了。 |
A7L灵魂不再,Q5 e-tron、Q6换壳大众,市场让上汽奥迪原形毕露上汽大众垂涎奥迪已久,特别是在销量上被一汽-大众反超之后,上汽大众就迫切想要与奥迪联姻。这不仅是为了让上汽大众打入豪华品牌市场,提高整车利润,同时也是为了和一汽-大众一样,能在第一时间拿到更先进的新平台和新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