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合资车本土化生产,就是意味着拿着国外的技术,在国内研发、制造以及销售,以此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但是你们知道吗?在合资车中有这样一款车型,其70%零部件全都是进口而来,简而言之就是,到达国内市场,它仅仅组装好就行,也就是说,它是一款最接近韩国本土的车型。
如此看来,一款用料十足的汽车,直接引进国内组装,理应会有很好的市场,但其上个月仅仅只卖了44台,并且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车在其本土却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本土被捧上天 国内被“踩”入地
翻看上个月MPV市场销量一栏,垫底的起亚嘉华确实让我大吃一惊,毕竟它整车几乎都流淌着起亚在韩国本土的“血液”,走进国门之后却混得如此惨淡。就连降价也不足以拯救其低迷的销量,对比其在韩国本土的销量数据后,我才发现,什么叫做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去年11月、今年1月,起亚嘉华分别在韩国车市售出7565辆和6904辆,分别斩获销量排行榜第一和第二,由此可见,起亚嘉华在韩国市场有多受欢迎,当然,这数据同时也表明起亚嘉华确实是一款值得购买的产品,毕竟其空间大、动力好、舒适性高、座椅功能性强大、配置也足够丰富。
那么既然它有如此多的优点,为什么进入国内就“哑火”了呢?
品牌影响力下降 销售渠道锐减
首先肯定是品牌层面,现在的起亚不像以前,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并不高,不光是嘉华,旗下的许多其它车型销量也不好看,另外再加上各大品牌的打压以及国产造车新势力的迅速布局,嘉华的出现有点生不逢时。
咱们以赛那为例,因为背靠丰田,就算加价、就算塑料件严重,但仍然有消费者争先恐后的前去购买,甚至一度被送上MPV销量榜榜首。当然,赛那的出现同时也为丰田品牌注入了新的价值,品牌影响力是会持续出现正增长的。
其次是销售渠道,以重庆为例,打开地图搜索起亚4s店,仅仅只有很少的几个,但是搜索丰田、本田等品牌,出现的数量却是起亚的好几倍,这一情况同时又说明用户购车、试车并不方便,因为其辐射的范围太窄了,当然,这其中也牵扯到消费者售后方不方便的一个问题。
那么由此可见,产品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产品,品牌价值、服务价值等也同样重要,况且起亚嘉华还是30万级别的MPV,那么这个身段的消费者,注重的东西当然也会更多。
写在最后
起亚嘉华的失败,不能归咎于产品本身,影响其销量的综合因素有很多很多,除了咱们前面提到的品牌影响力以及销售渠道以外,还有其自身在国内发展的战略问题,当然,还有众多优秀竞争对手的出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长安放大招,首付7500元新CS75贷回家即将开幕的俄罗斯世界杯与往届一样,也成为了各大车企跨界营销的重头戏,但要说今年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长安汽车的“自在·星空之旅”。在5月27日的重庆站总决赛上,在50名复赛选手里最终角逐出了去俄罗斯参加世界杯的前三名幸运者。 |
375万元买假迈巴赫香还是宾利香?网友们都买不起,看看罢了!最近,2023款迈巴赫S级680车型上市,相对2022款同款车型更是涨价21.7万元,变化只是车身采用了双色设计,价格就贵了21.7万元,又贵出一辆奔驰A的钱!迈巴赫作为奔驰的顶级豪车,但迈巴赫S级和昔日迈巴赫是有天壤区别,一个在天一个在地,375万元买奔驰迈巴赫S级680,真心不如买宾利飞驰,为何? |
出征达喀尔 电驱向未来 奥迪车队前半段赛程收获9个前三名2023达喀尔拉力赛赛程过半,面对这一世界最艰难的赛事项目,奥迪RS Q e-tron凭借创新的电力驱动系统、高效能量转换器和高压电池,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新能源技术加持下,强大的性能表现与可靠性支持,在前半段超过3000公里的赛程中斩获包括2个赛段冠军在内的9个前三名成绩,并在比赛前三天处于领先位置,实力领跑前三赛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