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合资车本土化生产,就是意味着拿着国外的技术,在国内研发、制造以及销售,以此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但是你们知道吗?在合资车中有这样一款车型,其70%零部件全都是进口而来,简而言之就是,到达国内市场,它仅仅组装好就行,也就是说,它是一款最接近韩国本土的车型。

如此看来,一款用料十足的汽车,直接引进国内组装,理应会有很好的市场,但其上个月仅仅只卖了44台,并且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车在其本土却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本土被捧上天 国内被“踩”入地
翻看上个月MPV市场销量一栏,垫底的起亚嘉华确实让我大吃一惊,毕竟它整车几乎都流淌着起亚在韩国本土的“血液”,走进国门之后却混得如此惨淡。就连降价也不足以拯救其低迷的销量,对比其在韩国本土的销量数据后,我才发现,什么叫做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去年11月、今年1月,起亚嘉华分别在韩国车市售出7565辆和6904辆,分别斩获销量排行榜第一和第二,由此可见,起亚嘉华在韩国市场有多受欢迎,当然,这数据同时也表明起亚嘉华确实是一款值得购买的产品,毕竟其空间大、动力好、舒适性高、座椅功能性强大、配置也足够丰富。

那么既然它有如此多的优点,为什么进入国内就“哑火”了呢?
品牌影响力下降 销售渠道锐减
首先肯定是品牌层面,现在的起亚不像以前,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并不高,不光是嘉华,旗下的许多其它车型销量也不好看,另外再加上各大品牌的打压以及国产造车新势力的迅速布局,嘉华的出现有点生不逢时。
咱们以赛那为例,因为背靠丰田,就算加价、就算塑料件严重,但仍然有消费者争先恐后的前去购买,甚至一度被送上MPV销量榜榜首。当然,赛那的出现同时也为丰田品牌注入了新的价值,品牌影响力是会持续出现正增长的。

其次是销售渠道,以重庆为例,打开地图搜索起亚4s店,仅仅只有很少的几个,但是搜索丰田、本田等品牌,出现的数量却是起亚的好几倍,这一情况同时又说明用户购车、试车并不方便,因为其辐射的范围太窄了,当然,这其中也牵扯到消费者售后方不方便的一个问题。

那么由此可见,产品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产品,品牌价值、服务价值等也同样重要,况且起亚嘉华还是30万级别的MPV,那么这个身段的消费者,注重的东西当然也会更多。

写在最后
起亚嘉华的失败,不能归咎于产品本身,影响其销量的综合因素有很多很多,除了咱们前面提到的品牌影响力以及销售渠道以外,还有其自身在国内发展的战略问题,当然,还有众多优秀竞争对手的出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首发版237777元,一汽-大众ID.7 VIZZION正式开启预售今年4月,一汽-大众在上海车展亮相了全新ID.旗舰产品——ID.7 VIZZION。作为大众品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下的诚意之作,ID.7 VIZZION传承了大众品牌的安全和高品质基因,并紧跟中国消费者需求,全面升级用户的智能体验,开启ID.家族2.0时代。11月22日,一汽-大众ID.7 VIZZION正式预售,首发版官方预售价237,777元。 |
启辰发布新能源战略,东风日产开辟第二战场12月30日,以“新科技 新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十届广州车展盛大开幕。在这场本年度汽车行业的“压轴大戏”上,东风日产启辰正式宣布向新能源领域全面转型,为消费者“制造快乐”,带来智能、轻松、安心的人·车·快乐生活,一同“向快乐启辰”。 |
大通乘用车销量低迷是因为质量吗?看看真实车主用车使用反馈!随着时代飞速发展,技术水平高速进步,当下汽车行业各家车企也面临着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并且消费升级让消费者的需求也随着拔高,并不仅仅单一地满足于某一项,反而要求汽车更加全面,设计美、配置高、安全强、科技足等等,所以也能看到自主品牌第一梯队的车企都在开启品牌向上之路。但是对于还处在第二梯队甚至第三梯队的自主品牌来说,还是需要从最基本的做好就是质量稳定,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