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月份的集体低迷,国内汽车市场在2月份迎来了明显回升。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38.9万辆,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7.4%。
值得一提的是,2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复苏的重要推动力还是新能源汽车,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43.9万辆,同比增长60.9%,反倒是燃油车依旧同比下滑了3.7%。不过,从增速上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也有了明显放缓,2月份的国内汽车市场依旧严峻。
不过,根据乘联会提供的2月销量排行来看,中国汽车品牌与合资车阵营的市场走势截然相反,甚至在2月份的批发量排行上,中国汽车品牌还包揽了前三甲。
比亚迪蝉联冠军,中国品牌批发量包揽前三
从乘联会提供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来看,在2月份表现最好的汽车品牌依旧是比亚迪,销量达到了176662辆,领先第二名的一汽-大众超6万辆,实现了98.3%的同比增长,成功跑赢市场大盘。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在销量上则仅次于一汽-大众,分别位居销量排行的第三名和第四名,销量分别为92802辆和91179辆,分别同比增长52.9%和32.9%,且进一步拉开了与上汽大众的差距。
在合资品牌中,广汽丰田在销量上虽然还未能赶上南北大众,但广汽丰田在2月份实现了26.2%的同比增长,刷新了广汽丰田在2月份的销量纪录,与上汽大众之间的差距已经不到1万辆。结合广汽丰田和上汽大众的销量走势来看,广汽丰田大概率将在不久之后反超上汽大众。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份的厂商批发量排行中,比亚迪、长安和吉利直接霸占了该榜单的前三甲。虽然批发量并不等同于销量,但批发量的增加也代表着自主品牌在销量端的不断增长。否则,批发量过高也会带来不小的库存压力。可以想象的是,或许在不久之后,中国汽车品牌在零售销量排行上是否也会实现稳坐前三甲呢?
轿车、SUV双夺冠,比亚迪赢麻了
具体到各细分市场的销量排名,在轿车市场,比亚迪秦成功登顶,这也是比亚迪秦首次成为轿车市场销量冠军,力压一众主流合资轿车。比亚迪秦2月份之所以能够登顶,主要也是因为比亚迪在2月份推出了秦PLUS冠军版车型,直接将插电混动汽车的入手门槛下探到了10万元以内,从而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而在SUV市场,比亚迪宋则是继续蝉联SUV市场销冠,2月销量达到了51592辆,同比大增110.3%,是特斯拉Model Y的两倍。同时,比亚迪元PLUS销量也达到了20279辆,同比暴增349.1%,位居SUV销量排行第三位。
反倒是曾经SUV市场的神车哈弗H6,2月销量还不足2万辆,仅16489辆的成绩就能位居SUV销量排行第四位,进一步证实了SUV市场两极分化愈发严重的现象。
另外在MPV市场,别克GL8自1月份被拉下神坛后,在2月份也终于挽回了些许颜面,2月销量达到了8011辆,仅次于五菱宏光,高居MPV市场销量排行第二位。不过,2月份MPV市场表现最抢眼的并非王者归来的别克GL8,而是腾势D9。在2月份,腾势D9销量达到了7325辆,再次刷新销量纪录,其销量潜力已经显现。
宝马自吞苦果,高端轿车市场完败
最后就是在高端市场,近两年来,宝马都是高端市场最畅销的一个,连续两年在销量上超过了奔驰。但随着有关宝马投诉量的增多,对宝马的销量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就比如在2月份的高端轿车市场,无论是5系还是3系,都未能实现销量破万辆,特别是宝马3系,还同比下滑了12.9%,高端轿车市场销冠也由此易主。2月份卖得最好的高端轿车成为了奥迪A6,销量达到了12167辆,同比大增49.2%。而奔驰E级和奔驰C级则分别位居第二名和第三名,销量均实现了上万辆,且奔驰C级的同比增幅甚至还达到了124%。
不过,在轿车市场失意的宝马,在SUV市场则挽回了颜面,宝马X3以11317辆的成绩成功登顶,同时也是2月份高端SUV市场唯一破万辆的车型。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宝马X3是近一年来被投诉得最多的车型,但依旧没能抵消国人对宝马的热情。
写在最后:
总体来看,大多数主流汽车品牌销量都在2月份有了明显回暖,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在汽车市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销量排行都比较靠前。这也导致很多合资品牌不得不开启大幅度的降价优惠,以此来应对中国汽车品牌带来的冲击,在合资车价格战的冲击下,中国汽车品牌能否顶住压力呢?
10-12万元预算,博越L能否征服重庆8D魔幻路况和重庆人购车诉求?10-12万元预算,博越L能否征服重庆8D魔幻路况和重庆人购车诉求? |
8.38-10.48万元:全新爱丽舍是否值得购买?20日,全新爱丽舍在武汉上市,并且邀请了CCTV 5套《豪门盛宴》主持人张斌担任主持,东风雪铁龙对全新爱丽舍的大手笔,其希望就是爱丽舍未来销量能够更出色。那么,售价8.38-10.48万元的全新爱丽舍,又是否值得购买? |
全行业抢投创下两大记录,埃安为什么能融资183亿近期,一件大事吸引了所有关注资本市场的人的目光。在新能源行业融资步入了“冷静期”的当下,埃安的A轮融资反而被全行业抢投,逆势超募单轮融资约183亿(超募33亿)、投后估值超千亿,成为市场“一枝独秀”的存在。在一百多家行业头部投资机构抢投的情况下,最后有53家投资机构上榜埃安投资者名单,全面覆盖了电池供应链、半导体、车路协同、能源生态、资产投行等上下游协同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