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一辆轿车和一辆SUV相撞,你们认为谁的安全性会更高?很显然,肯定是SUV,由于SUV重量大,且底盘更高,不论轿车从侧面还是从正面撞向SUV,它坚硬的边梁和纵梁参与碰撞的几率会更大,另外SUV车内空间也更大,发生碰撞时,它的车身包括车内空间能够承受更大的溃缩,因此SUV往往会更加安全。
美国交通部门也统计过,在道路事故中,轿车的死亡率是SUV死亡率的三倍。
举个实例,一辆轿车和一辆SUV,如果分别追尾两个大货车,轿车由于重心更低,相同速度时,它很有可能就钻到货车下面去了,死亡几率更高,因为它根本没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如果以真实碰撞场景来看的话,汽车越重越大,确实更加安全,当然,汽车的安全性不止体现在重量和等级上,还体现在用料、车身结构和配置上!
被动安全之车身结构
最能直接表现一辆车被动安全好坏的就是中保研的碰撞测试,这类测试的标准不会以车辆的损坏程度来评判,而是以对驾乘者的伤害程度来评判,比方说车身结构为承载式,那么在发生碰撞时,它的整体结构和刚性较大的构件有助于传递和分散冲击能量到整个车身上而保护乘员室不受侵害,即便可能它的车身已经变形,但驾乘者却并无大碍。
如果采用的是非承载式车身,那么可能在发生碰撞时,它的车身变形并不严重,但由于遭受强烈的撞击,车头的压缩会挤压驾驶舱的生存空间,而驾乘者的生命安全便难以得到保障。当然,这还不光与车身结构有关,其实非承载式车身本身还更硬,但是由于大梁结构的关系,溃缩区的设计相对更不容易,所以在碰撞测试中,它基本上拿不到高分。
被动安全之车身用料和被动安全装置
车身用料并不是越硬越好,而更多的是该讲究“内柔外刚”,这主要表现在车与车发生碰撞和车与人发生碰撞时,有的车企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保险杠和引擎盖做得相对较软,当然,这也是为了保证驾驶室的安全。
因为在发生碰撞后,车头需要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以此来减少传递到驾驶室的撞击力,同时在驾乘者乘坐的区域,一般车企都做得相对较硬,比方说采用高强度钢或者超高强度刚,为的就是减轻驾乘者区域变形,为驾乘者提供更有利的生存空间,
另外再加上安全气囊、安全带等被动安全装置,从而对外对内形成双重防护,以此提升驾乘者的生还率!
主动安全配置
随着汽车发展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车企也更注重安全,于是便有了车道偏离辅助、主动刹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BSW盲点预警系统、胎压检测系统等等主动安全配置。
随着这些配置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发生事故的概率,或者说减少了汽车发生碰撞时的致死率。
写在最后
由此来看,汽车越重越大,在日常用车场景下,确实是更安全的,但是汽车本身的安全系数,也与自身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息息相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1月投诉榜前10,5款车与吉利相关,今年央视315晚会会上榜吗?最近,汽车质量投诉网站公布了投诉榜前十,沃尔沃XC60、大众朗逸、几何EX3 功夫牛、丰田雷凌、极氪001、领克01、吉利星瑞、欧拉好猫、大众途观L以及奇瑞瑞虎8悉数上榜。这其中,既有新人,又有熟客。但总的看来,减配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大问题,多款车型上榜都与减配相关,整治汽车行业虚假宣传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
何时是购置税减半抄底最佳时机?是否会对新能源汽车造成影响?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均影响到了国内车市的整体走势,同比大幅下跌已成车市主旋律。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4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04.3万辆,同比下滑35.5%,环比下滑34.0%,这一数据也直接让国内车市倒退回了10年前的水准。 |
消失的实体按键,是时候给大屏幕“降降温“了!“空调25度、打开车窗、播放周杰伦的歌……”,你是不是已经习惯了动口不动手的用车方式?自从特斯拉的极简风吹进国内,大屏幕开始引领人机交互的设计风潮,迅速得到部分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新生代们,对这些设计都趋之若鹜,于是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争相效仿,随着而来的是实体按键逐渐消失,车机屏幕越做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