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轮胎品牌排名靠前的,无非不就是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马牌、倍耐力、邓禄普、韩泰、佳通等等。
看完之后,你们是不是和车轱辘有着一样的疑惑?这些轮胎来自各个国家,但就是没有中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汽车大厂“垄断” 自主品牌生存空间很小
像大众、丰田等全球最为畅销的汽车品牌,它们新车出厂时所用的轮胎大多都是以上的外国轮胎。以丰田汽车为例,其2022年度全球产量共为913万辆,一辆汽车4+1条轮胎,那丰田汽车一共要采购4565万条轮胎。
如此庞大的销量,对轮胎品牌,它们能将利益最大化,对于丰田汽车,它能够降低拿货成本,在建立起最基础的信任之后,老客户也就被吃得死死的了。
当然,还有一方面,是外资品牌很早之前就打下的基业,在轮胎品牌的知名度上,它们永远都是靠前的。比方说米其林轮胎,它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属于品牌底蕴。当然,再加上中国轮胎品牌的宣传很少,自然而然的中国轮胎品牌就很难被人记住。
有的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汽车后市场吗?原厂轮胎坏掉之后,换个便宜的,找中国轮胎品牌不就行了吗?
汽车后市场?没问题,但是正常情况下,一条轮胎的寿命至少也得4~5年吧?后市场的轮胎份额消耗实在是太少,况且轮胎还时刻影响着车身的性能、整车安全等,对于司机而言,也不敢马虎,宁可多花点钱购买知名度更高的轮胎,也不敢少花钱随便买个杂牌!
稍微知名的自主品牌轮胎售价并不低
关键是目前自主品牌的轮胎价格也并不低,以中策旗下的朝阳轮胎为例,某宝官方旗舰店205/55R16型号的轮胎,标价388元一条,折后329.8元,同型号的佳通轮胎,标价只需419元,折后335.2元,价差几元,你让消费者凭什么不选品牌知名度更高的品牌呢?
当然,也不是说自主品牌轮胎不行,而是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不高,去年我国橡胶轮胎累计出口量为765万吨,比上年增长4.7%,出口金额为1314.18亿元,增长16%。从数据来看是在不断上涨的,但是从全球10大轮胎企业排名来看,仍然只有中策橡胶还算榜上有名,其余的都被外资品牌占据。
从(轮胎)自主品牌的现状来看,想要越级成为一线轮胎品牌,几乎不可能,因为技术、成本控制与知名度的差距,就目前来说,还无法逾越的鸿沟。自主品牌的轮胎要想谋生存,仍然只能维持在低价以及入门级汽车市场,这是市场所选择的,你看现在的高端车型,几乎见不到自主品牌轮胎的影子,所以,相较于自主品牌的汽车而言,自主品牌轮胎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威马“停服”、小鹏P5智驾跳票,新势力品牌到底能不能买?不出意外,10月份新势力品牌的整体销量又是「涨涨涨」的节奏,说明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了新势力品牌!不过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却有可能是一地鸡毛。新势力品牌的老车主维权声音越来越大,像零跑T03这类「官降无补偿」的操作,虽有“割韭菜”之嫌,但好歹不影响日常用车,但威马“停服”,小鹏P5高阶智驾跳票等,可是实打实影响车辆使用了。 |
宝马造型为何没能拯救中华V3和V5?有着华晨宝马这个大腿,但却没让华晨中华品牌抱住,曾经畅销的中华V3和V5,都纷纷跌下神坛,中华SUV失去了国内SUV发展的大好机会,虽每款SUV热销过却持久性差,最终沦落到被市场消费者抛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华V3和V5的一败涂地?恐怕华晨中华真该好好想想,寻找解决办法了。 |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北京车展全球首秀,还能成弯道之王吗?长安马自达MAZDA EZ-6北京车展全球首秀,还能成弯道之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