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十年,比亚迪从一个二线燃油车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车企。2022年,在整个汽车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比亚迪取得了186.3万辆的好成绩,今年前5个月,比亚迪实现了百万级的销量,不出意外,比亚迪全年实现200万+辆的销量,已经是板上钉钉。从一款F3起家,到现在成为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标杆,比亚迪的成长之路颇为励志。
最近,国家多部委再次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新政策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优惠予以肯定,也肯定了插电式混动车型的新能源汽车定位,这无疑是在给众多新能源车企吃一颗定心丸。站在这样的视角上,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一下,未来5年内,哪家车企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下一个“比亚迪”呢?
要想成为下一个比亚迪,我们就要明白,比亚迪的成功之道是什么?编辑认为,比亚迪的成功,应该归结于两点,一点是多年的技术积累,又遇到新能源政策的不断扶持;另一点,就是比亚迪在供应链的无所不能,除了三电技术的自产自销,比亚迪还建立起了最为完善的零件供应体系,进而控制了新能源市场的定价权。
当前,在电气化的进程中,各大车企有自己的思路和优势。首先要说的是长城汽车,在此前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汽车的行为中,我们也能看出长城汽车的野心,当前长城汽车也在积极布局自己的供应链,蜂巢能源取得一定成绩,长城汽车也在技术层面不断拔高,新能源领域的专利授权量多达1600多件,只是缺乏轿车市场的支撑,长城汽车赶超比亚迪,还差点火候。
长安汽车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同样飞速,深蓝汽车不断成长,UNI系列也开始了混动之路,高端市场还有阿维塔支撑,但是长安汽车短时间内还是以燃油车为主要产品的车企,电气化渗透率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吉利汽车的情况跟长安汽车相仿。
“技术宅”奇瑞也走在了弯道超车的路上,但当前奇瑞新能源汽车的体量有限,不足以形成有效竞争。
与此同时,广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方面,广汽埃安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了仅次于比亚迪的新能源厂商,另一方面,得益于丰田混动方面的技术支持,广汽混动加持的高端车型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如何将纯电车型的资源与混动技术深度耦合,这也是广汽发展的一大阻碍。
未来五年,谁会成为下一个比亚迪,大家认为会是谁呢?
4月新能源车市彻底乱套,比亚迪夺魁,“蔚小理”威风不再!自3月份以来,新一轮疫情在国内多地爆发,4月份更是达到了顶峰,作为汽车工业重镇的长春和上海更是处于抗疫最前线,由于国内与汽车配套的相关产业链都在长春和上海,这也让国内车市环境更加严峻。比较直观的体现就是,不少汽车品牌在4月份销量大跌,新能源市场更是如此。 |
30万级的不二之选:能一步到位,还能出类拔萃,年底购车还得看哪吒S“新年购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特别是随着新防疫政策的全面落地,大家对2023年也寄托了更美好的期盼。拥有一台自己的车,无论新年自驾回家还是走亲访友,都更加便捷。等到春暖花开之际,还能将搁置许久的旅游计划提上日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当然,对于手握30万预算的用户来说,他们购车需求也相当“苛刻”——既要“好看好开”,又要“智能质感”,颜值、性能、智能要一步到位,更要出类拔萃。 |
听听劝!买车真没必要上顶配!听听劝!买车真没必要上顶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