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汽车和摩托车资讯分享

Car and motorcycle information sharing

走出国门需谨慎,名爵被印度下“黑手”,又将是下一个小米?

  • 200
  • 2023-06-27 09:54
  • 0

虽然国内有超过14亿消费者,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但无论是哪个行业,都有一颗走向世界的心,特别是汽车行业。

多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霸占,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全面崛起,国内汽车市场的格局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有不少中国汽车品牌都开始走出国门征战海外市场,就比如上汽。

上汽被印度下“黑手”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前5个月,上汽集团以39.6万辆的出口量位居行业第一,而在2022年,其海外市场销量高达101.7万辆,同比增长45.9%,连续七年蝉联国内车企榜首。

但是,伴随着海外出口量的增长,上汽也出现了新的危机。近日,据外媒报道,印度金达尔西南集团(Jindal Southwest,简称JSW)正试图收购名爵汽车印度有限公司(MG Motor India)部分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完成了股权收购,JSW将会持有上汽名爵印度公司45-48%的股份,再加上经销商和印度员工持有5-8%的股份,直接让名爵印度公司由一家上汽独资的车企成为一家被印度人掌控的公司。

如果说JSW收购名爵印度公司给出的诚意足够还好说,关键JSW完全就是以薅羊毛的形式收购。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于这桩收购项目,上汽方面最初的开价是其印度分公司资产按照80-100亿美元进行估值,但在“协商”之后,名爵印度的资产估值被缩减到了12-15亿美元,上汽平白无故地损失了至少68亿美元,印度JSW的做法和土匪没区别。

据了解,上汽名爵是在2017年进入的印度乘用车市场,并投资32.75亿元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工厂,以此来完成在印度的本土化生产。截至目前,上汽名爵在印度乘用车市场已经有了2%的份额,并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车型。此次JSW的股权收购,也让名爵印度公司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被印度坑的不仅仅只有上汽名爵

在JSW收购名爵印度公司股权曝出之前,印度就已经对另一家中国企业下毒手了,那便是小米。前段时间,印度就冻结了小米48亿元的资产,其原因也是让人哭笑不得,称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未经授权以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将这笔款项汇往国外。言外之意就是,在印度赚的钱必须在印度花。

要知道的是,小米自从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后,摸爬滚打将了近十年时间,总共也没赚到几个钱,小米在印度近十年的净利润都未必有48亿元,相信雷军现在也喊不出“Are you OK”了吧。

实际上,印度一直都被称之为跨国公司的屠宰场,不管是中国品牌还是他国品牌,都在印度栽过跟头,逃离印度市场也成了不少跨国企业的共识。根据权威数据显示,在2015-2021年这6年的时间里,有超过2000家跨国企业撤离印度,其中就包括福特、通用、荣耀等,但仍有不少跨国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挤破脑袋想要进入。

印度作为仅次于我国的人口大国,目前同样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市场潜力就如二十年前的中国一样,抢先占领印度市场,未来所得到的回报自然也是丰厚的,汽车市场更是如此。上汽名爵也正是看中了印度市场的汽车消费潜力,所以才在2017年进入印度市场的时候就豪掷32.75亿元建厂,但从实际收益来看,上汽名爵也没能逃脱印度的“黑手”,成了又一个小米。

写在最后:

中国企业不同于在国内有政策的保护,海外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对于想要走出国门的中国车企来说,在进入当地前还是要充分做好功课,印度作为世界闻名的外资杀手,即便是潜力巨大也实在没有必要去冒险。


分享到:
全部评论 (0人参与)
请控制在100字以内。
猜你喜欢

0元预订零跑C01,中大型轿车市场的搅局者来了

继4月25日,零跑汽车全球首发无电池包CTC技术后,5月10日,应用这一技术的首款量产车型零跑C01首发亮相并正式启动预售。零跑C01定位为全智能多场景电动轿车,共发布500标准续航版、606长续航版、717超长续航版及630 Pro性能版、630 Pro+高性能版5个配置版本,预售价格区间为18万-27万。同时,零跑汽车针对C01推出“0元预定”C位礼遇,预售期间下订,首任车主可享三电终身质保。

绿动新生 E路领航 红旗E-QM5 PLUS西区上市发布会成功举办

9月27日,豪华纯电动轿车红旗E-QM5 PLUS西区上市发布会在重庆尼依格罗酒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绿动新生 E路领航”为主题,全面展示了红旗品牌布局新能源,塑造自然与科技共生的新E境、新感知、新体验的最新成果,为在场所有嘉宾带来一次“美妙出行、美丽体验、美好生活”的先知感受。

产业变革,行业内卷,中国车企如何实现大象转身?

当前,中国正逐步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技术革命催动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产品形态变革,新能源车拥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全球市场格局正在重塑。然而,即便新能源车发展态势迅猛,燃油车仍旧是市场主力。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汽车产业将如何发展?中国汽车品牌的破局之道是什么?我们需要一个答案。

安全登录 ×
车轱辘用户登录,请输入登录信息!
  • 快捷登录:
© 2017-2020 车轱辘(www.chegood.cn) 技术支持:重庆互联网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1923号 版权所有 渝ICP备17016055号-1
QQ在线:151055810  邮箱:1510558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