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小鹏、理想作为最早一批成立的新势力车企,不论是销量还是影响力,在新势力品牌阵营都属于第一梯队,外界也将其称之为“蔚小理”。但在2023年,随着理想汽车销量的持续走高,以及小鹏汽车迟迟无法走出困境,理想汽车已经甩开了其它新势力品牌一个段位,蔚来、小鹏已经无法和理想齐名,小鹏汽车更是有跌出第一梯队的风险。
近日,小鹏汽车公布的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不出意料,小鹏汽车仍在走下坡路,且亏损还在进一步加大,被资本市场抛弃或将成为小鹏汽车最后的结局。
亏损加剧,营收同比大跌31.9%
根据小鹏汽车官方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营收为50.6亿元,虽然环比增长了25.5%,但同比暴跌31.9%。汽车销售收入44.2亿元,同比下降36.2%,环比上升25.9%;汽车总交付量为2.32万辆,同比下降32.6%,环比上升27.3%。
有意思的是,在亏损方面,小鹏汽车去年第二季度亏损为27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好不容易将亏损降到了23.4亿元,在第二季度亏损又达到了28亿元。也就是说,小鹏汽车虽然在第二季度营收实现了环比增长,但亏损却在持续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累计亏损为44.02亿元,今年上半年的累计亏损就已经超过了去年,达到了51.4亿元。按照目前的走势来看,到年底,小鹏汽车今年的累计亏损或将超过100亿元。
小鹏汽车不断扩大的亏损,归根结底还是毛利率的降低。在今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仅为-3.9%。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和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分别为10.9%和1.7%。对于毛利率的降低,主要还是小鹏G3i销量太差,对小鹏汽车毛利率产生了4.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可即便不考虑小鹏G3i这4.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小鹏汽车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也远低于去年同期。
最后的遮羞布也靠不住,小鹏已陷入生死局
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说,亏损也算是正常,几乎所有新势力都在亏损,资本市场也不会因为亏损轻易放弃。但如果在销量上持续下滑,那么就有了被资本市场抛弃的可能,从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的新势力品牌就不难看出,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在销量上的持续下滑,最终惨遭资本市场抛弃。
以小鹏汽车目前的销量表现来看,还能勉强挤进一线新势力阵营,但小鹏汽车的危机早在去年就已经爆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小鹏汽车就已经走起了下坡路,去年上半年还是新势力销冠的小鹏汽车,因下半年的糟糕表现,直接让小鹏汽车去年在新势力品牌销量排行上跌到了第四名。
进入到2023年后,因特斯拉打响的价格战和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小鹏汽车所面临的局势也变得更加严峻,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4.14万辆,同比暴跌39.9%。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6月份上市的小鹏G6就成为了小鹏汽车最后的救命稻草。
根据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预期,小鹏G6会带动小鹏汽车下半年的销量增长,毛利率也将逐步恢复。销量方面,预计第三季度销量达到3.9-4.1万辆,第四季度月销2万辆以上。
但事实真会像何小鹏所预期的那样发展吗?从7月份的销量来看,小鹏汽车的确迎来了较大增长,重新回到了月销上万辆的水平,达到了1.1万辆,环比大增27.7%。但想要实现第三季度3.9-4.1万辆的交付目标,就必须在8月和9月实现至少1.4万辆的销量成绩。
从8月份前两周的销量成绩来看,小鹏汽车销量仅为0.52万辆,已经不太可能完成1.4万辆的销量成绩,9月份的销量压力可想而知。
更何况,被寄予厚望的小鹏G6,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也并不见得有多好,自6月底上市后的累计销量仅为3900辆,表现还不如小鹏P7。何小鹏曾表示,小鹏G6的月销量达到P7销量的两倍才是合格水平,很显然,小鹏G6并不能成为小鹏汽车的救世主,
写在最后:
如果从去年下半年算起,小鹏汽车已经低迷了一整年,现在仍在为月销破万辆在苦苦挣扎。反观理想汽车,单月销量已经超过了3万辆,即便是蔚来汽车,7月销量也突破了2万辆,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或许小鹏汽车真该认真反思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和推出新品。
深蓝S09预售23.99万起,家庭大六座智慧旗舰SUV贵不贵?深蓝S09预售23.99万起,家庭大六座智慧旗舰SUV贵不贵? |
年轻人的运动轿跑6.49万起!东风风神奕炫马赫版“脱口”而售2022年10月29日,有趣的灵魂笑袭全网,定位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运动轿跑“的东风风神全新奕炫马赫版,在疯狂大小杨哥、呼兰、徐志胜、吐提、虎哥、米朵等一大批流量大咖及脱口秀演员的集结“总动员“下,以线上直播脱口秀的方式正式上市“脱口而售“,两款动力5款车型,指导价6.49—9.39万元。 |
让“智慧车”开上“聪明路” 北京现代跑赢智能驾驶新赛道任何时代,安全永远是一切的前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行业的快速迭代,当今时代用户对车辆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汽车厂商不仅要不断提升车辆被动安全防御水平,例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以提升车身强度,同时还要着眼于探索、研发众多主动安全科技,用丰富智能科技来武装旗下产品,为广大用户带来更高阶的安全出行体验,重塑智能化时代下汽车的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