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2023年,由于各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导致新能源汽车定价彻底崩盘,不少车企甚至打出了“油电同价”的口号,甚至部分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比同一级别的燃油车还要更低。
但反馈到普通消费者这边,新能源汽车定价太高问题依旧存在。如果新能源汽车想要完全取代燃油车,提升产品技术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价格问题。
新能源汽车断层严重,20万元以内无精品
尽管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涉及到了各细分市场,甚至连硬派越野市场都有新能源汽车的身影,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0万元以内的新能源汽车和2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完全是两个概念。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是小鹏P7、极氪001、问界M5、比亚迪汉、理想L7、蔚来ES6这些明星车型,售价都在20万元甚至30万元以上,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根本就无法负担得起这一高价。
而在20万元以内的新能源汽车又有哪些呢?除了比亚迪秦PLUS、宋PLUS、海豚外,似乎就找不出更多适合家庭用车的新能源产品,更多的都是集中在欧拉好猫或以宏光MINI EV为首的微型纯电动汽车上,微型纯电动汽车虽然价格便宜,但本身就受限于空间尺寸和续航上,根本无法成为家庭用车。
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1-7月份,国内20万元以内车型销量占比高达68.5%,有着近七成的消费者在购车时都只能承担起20万元以内车型。但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却在一味地冲击高端市场,从而导致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20万元以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反倒没有太多选择。
国产新能源汽车价格虚高
在燃油车时代,三十万的
但新能源时代,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主推车型定价很少会在15万元以内,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披着新势力外皮的传统车企都在不断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冲击高端,定价更是在不断地刷新国产车的新高,似乎定价不在20万甚至30万元以上,都不好意思说是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不断冲击高端市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在燃油时代眼红
最终的结果就是,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反倒是受众更大的中低端市场无人问津。但如果想要让新能源汽车完全取代燃油车,就必须让新能源汽车进入到更多劳苦大众的视野,仅靠微型纯电动汽车这样的代步产品,显然不会对新能源汽车完全取代燃油车起到太大的推动作用,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新能源汽车在渗透率上有着好看的数据。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本就存在一个价格虚高的问题。就以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例,本以为补贴取消后新能源汽车价格会迎来上涨,特斯拉的降价直接将新能源汽车价格虚高的遮羞布撕得粉碎,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特斯拉继续降价,是否这些所谓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还会做出更大让步呢?
写在最后:
为何要发展新能源汽车?背后的本质就是节能减排,可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却成为了有钱人的“大玩具”,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就只有宏光MINI EV这样的微型纯电动汽车。想要让新能源汽车完全取代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定价上就必须进一步下探,同时还要加大10-20万元市场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而不是一味地冲击高端市场。
如果未来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和燃油车持平,你会选择电动车吗?近日,编辑部提了一辆广汽AION V PLUS试驾车进行深度体验。本次拿到的是90超长续航版本,纯电续航里程达到702km。不得不说95.8kWh的大电池带来的续航里程确实不容易让人产生续航焦虑,就算按照惯例打个8折,也有将近560KM的续航里程。不过,小编家里并没有新能源汽车,所以AION V PLUS只能去外面快充站充电。家里附近的国网充电桩白天最贵达到1.69元/度,而在0点-08点的时间段是最便宜仅为:0.69元/度。习惯胡思乱想的我,脑中冒出一个问题:当电费上涨导致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和油车基本持平的时候,还会选择电动车吗?选择的理由有哪些呢? |
五菱新能源GSEV开源的底层逻辑:技术进化和共同做大蛋糕五菱新能源用时仅5年,成为全球最快达成100万销量的新能源品牌。这令人侧目的速度发展,将新能源代步车再度拉回到世界舞台的焦点。荣光背后,有赞许也有不解。 |
买电动车选合资还是自主更耐用?过去,国内消费者一直觉得自主品牌品质不如合资品牌,过去的确存在,但中国品牌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品质提升很快,且性价比更突出。如果说中国汽车在传统能源汽车领域与合资车还有动力总成品质稳定性差距,但在电动汽车领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