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是所有行业促进销量最有效的措施,在汽车市场,即便是降价似乎也没能对提升销量起到太大作用。进入到2023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上演了一波轰轰烈烈的降价潮,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车市并没有因为降价有太大回暖。
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仅为1322.0万辆,同比微增2.0%。要知道的是,去年4月份受疫情影响,国内车市几乎遭到了拦腰斩,如此才实现了2%的同比微增,即便是曾经增速迅猛的新能源汽车,今年前8个月也只是实现了36%的同比增长,完全不符合预期。
金九银十再次打响价格战
众所周知,每年的九月份和十月份,都是传统的购车旺季,被称为“金九银十”。在往年的“金九银十”期间,汽车厂家为了促进销量,往往会给出丰厚的优惠政策,但今年受价格战影响,汽车厂家给出的优惠远超往年。
9月伊始,国内多家车企官宣降价销售,“金九银十”的号角正式吹响。比如说今年价格战的始作俑者特斯拉,9月1日就官宣旗下Model S和Model X全系价格下调,其中Model S双电机全轮驱动版下降5.6万至69.89万元,三电机全轮驱动版Plaid版下降13万至82.89万元,Model X三电机全轮驱动版Plaid版降幅更甚,直接官降15.1万元,仅需83.89万元便可入手。
除特斯拉外,比亚迪也加入了这场价格战中,其2023款元Pro推出限时购车优惠政策,购车即可享2000元抵8000元购车款,相当于便宜了0.6万元。身为龙头企业的比亚迪尚且给出了降价优惠,其它车企自然会跟上,包括理想、小鹏、零跑等新势力,也都给出了不同程度的购车优惠。
事实上,早在8月份,部分汽车品牌就已经提前打响了价格战,包括上汽大众、MG、极氪、哪吒等10多个汽车品牌,都已以现金优惠或增加权益等形式加入降价潮,降价幅度从1-6万元不等,且大部分促销车型都以新能源车为主。
比销量下滑更严峻的是无人买车
今年各大车企给出的降价优惠幅度远超往年,正常来讲,在如此大降幅的情况下,会很大程度上刺激销量增长。从结果上看,除了比亚迪和理想等少数车企销量大增外,绝大多数车企销量并未见起色,反倒是下滑得尤为严重,特别是合资车企。
以8月份的销量数据为例,8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5万辆,同比下降16%,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20.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6.7%,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8.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在合资车走下坡路的同时,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占率则提升了不少,8月中国汽车品牌零售100万辆,同比增长17%,零售份额达到了52.1%,同比增长6.1个百分点。不过,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的提升也与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有关,在燃油车市场的表现依旧严峻。
综合来看,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中国汽车品牌,今年都面临着极大的销量压力,这才迫不得已进行降价促销。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8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显示,8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4,虽然环比下降了9.4%,但同比上升5.5%,库存水平依旧在警戒线以上,进一步反映出了消费者购车欲望不强的事实。
持续三年的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就业、贫富差距等问题,也对大部分的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造成冲击。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国内油价也大幅上涨,用车成本随之上升,消极情绪开始在汽车市场蔓延,很多消费者想法是:能不买车就不买车,钱在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一边是车企降价求生,另一边是老百姓口袋没钱,任由车企给出的降价优惠再大,消费者没有购车欲望,没有购车预算,一切都是枉然。可以预见的是,国内汽车市场想要真正实现回暖,至少在今年无法实现,车市疲软的现象还将会持续。
写在最后:
综合上述,受各方面影响,国内消费者购车欲望不断下降,想买豪华汽车的消费者选择了普通车型,需要贷款买车的消费者也不考虑提前消费,消费意愿走低,最终导致销售终端承受压力。对于车企来讲,
4月汽车投诉榜,汉兰达噪音大排第二,宝马烧机油多款车依旧在榜近日,根据国内车质网的统计,并公布了4月国内汽车投诉前30排行榜。根据车质网数据显示,4月份共受理有效投诉信息7934宗,环比下降约24%,同比上涨8.6%,部分品牌车型出现了小范围投诉异常增多的情况,带动投诉量逼近8,000宗,创造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
陆巡LC70三门版,几十年前老家伙敢卖70万,丰田是在抢钱吗?如果一台车40年不换代,最新款车型也依然是几乎几十年不变的外观内饰,发动机性能一般般,而且也没有基本上和时下流行的科技智能配置绝缘,那么这样的一台车,你会买吗?甚至会花高价买吗? |
中国品牌中级电动汽车,为何都卖30万元以上?车轱辘编辑汽车传媒从业20余年,以前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后上班努力搬砖能买得起一辆奇瑞QQ,如今大学生毕业上班后靠自己工资还能还买得起五菱宏光MINI EV电动汽车,而这样物美价廉的车型,不管是燃油车还是电动汽车,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