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来到了历史最高点,全年销售新能源汽车774万辆,同比大增36.3%,占全年乘用车汽车销量的35.6%。按照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预判,2024年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将超过50%,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则将达到60%。
毫无疑问,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市场的地位必将持续提升,直至完全取代燃油车。也正因如此,中国汽车品牌才能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但就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少新势力品牌也在这几年销声匿迹,车市倒闭潮也在悄然间来临。
竞争加剧,多数新势力已倒闭
如果说2015年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元年,那么2018年就是最早一批新势力的交付大年,开启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纪元。但到了2023年,除了头部新势力品牌外,大多新势力车企都已经不见踪影,部分新势力甚至连量产车都没出来就已经破产,被外界批评成PPT造车。
就比如成立于2014年的奇点汽车,在2016年的北京车展上就展示了首款车型iS6,可迟迟不见交付。再比如拜腾汽车,作为PPT造车的“代言人”,拜腾汽车在烧光84亿元后也没能拿出量产车型,直到去年被破产清算。
虽然更多新势力品牌也完成了量产车型的交付,但多数品牌也是内忧外患,强如曾一度与“蔚小理”比肩的威马汽车,也在2023年轰然倒下。同样处于停工、破产边缘的还有天际汽车、威马汽车、爱驰汽车、云度汽车,这些曾经身为新势力中的佼佼者,如今已经提前进了ICU,面临被迫退场、提前下线的窘境,新势力倒闭潮似乎已经到来。
即便是现在存活下来的新势力品牌,大多也是如履薄冰,除了“蔚小理”和哪吒、零跑外,其余表现尚佳的新势力背后都有传统大厂在撑腰。这不,高合汽车就成为了2024年最先倒下的一个。
停工停产六个月,高合正在走威马老路?
刚进入到2024年,网上就传出了高合汽车将停工停产的新闻,当时高合还在“嘴硬”,第一时间就发布声明做出了澄清,声称自己运营一切正常。此时外界对高合汽车的声明就心存质疑,毕竟高合汽车一直以来的销量都惨不忍睹,其2021-2023年销量分别为4237辆、4520辆和8681辆,今年1月份销量更是只有232辆,如此低迷的销量停工停产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另外,早在2023年1月,高合汽车就发生过母公司华人运通门前被数十人拉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横幅,当时华人运通方面并未做出回应,之后顺利度过2023年。而就在春节开工的第一天,高合汽车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
雪上加霜的是,除了停工停产外,高合汽车员工工资问题也变得严峻了起来,有内部人士透露,高合汽车2月18日之前的员工工资将照常发放,3月15日之前还留在高合汽车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3月15日之后员工仅发放上海基本工资。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高合汽车召开全员大会就已经宣布延期发放1月工资、取消年终奖和全员降薪,其中1月工资将在2月底补发。且在产能上,早在1月份高合汽车被传出停工停产的消息时,高合汽车实际上就已经陷入了半停工状态,至今未生产过一台车。
先是曝出停工停产,再是推迟发放员工工资,最后就是正式宣布停产半年之久,高合汽车一系列的操作几乎与去年的威马汽车如出一辙,最终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高合汽车失败的根源,还是销量太过惨淡,年销不足1万台的市场表现体现出的就是背后巨大的亏损,新势力车企一旦资金链断裂,便会在顷刻间倒塌,威马汽车是如此,高合汽车更是如此。
至于高合汽车销量惨淡的原因,则是高合汽车在战略上出现了严重误判,首款车型高合HiPhi X高达57万元的起步价直接劝退了绝大多数人,且在产品力上高合HiPhi X也完全支撑不起50万元以上这一价格,整车除了花里胡哨的车门外,几乎没有亮点,被调侃为“有钱人的大玩具”,后续推出的HiPhi Z和HiPhi Y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说得更直白点就是高合汽车心比天高,想要模仿特斯拉从高端市场入手,后续通过推出低端车型来实现走量。可高合汽车高估了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虽然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的门槛远低于燃油车,但也并非完全不用技术,理想汽车能够成功也绝非仅靠“冰箱、彩电、大沙发”,而是理想汽车在技术研发上确实下了功夫。
写在最后:
时代的步伐从不停歇,行业的淘汰赛也仍在继续,对新势力品牌来说,是否具备稳健的经营体系尤为关键。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到了去伪存真的新阶段,2024年如何活下去才是更多新势力品牌该思考的问题。事实也证明,造车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未来造车新势力退市名单也必定会持续扩大。
理想L9是好车,但真的是500万元内最好家用SUV吗?理想汽车大老板李想说理想L9是500万元以内最好的家用旗舰SUV?这是真的吗?还是吹牛?为何不直接说理想L9是全宇宙最好的SUV呢?诚然,车轱辘编辑认为理想L9的确是好车,但不至于好到秒杀500万元内全部车型。如果您认真,您就输了,这就不是自己给自己打广告嘛! |
有车企当卖点,有车企坚决抵制,华为在车圈评价为何两极分化?最近,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公开表示,跟华为合作没有议价能力。这也委婉地表达了众多车企与华为合作中的无奈,华为与车企合作中的强硬态势,使得华为的合作模式并不能完全被车企所接受。在此前,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大牌车企纷纷表达了对华为合作模式的抵制,但与此同时,也有赛力斯等靠着华为赋能实现大逆转的存在,那么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存在哪些问题呢?咱们一块来看看。 |
90后和00后10-13万元预算买掀背车推荐,一定有您喜欢的车型对于现在的90后和00后来说,都希望自己的代步汽车与众不同,而伴随国内汽车市场的成熟,曾经穷小子可望而不可即的掀背车,如今越来越亲民,甚至不足10-13万元的预算就能买到一辆很性感的掀背车,您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