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首界—问界品牌,凭借问界M7、问界M9两款SUV已经连续两个月力压理想,占据新势力销量榜冠军的位置,终究是让智选车模式在汽车行业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虽然紧随其后的智界(与奇瑞合作)推出的智界S7,因产能原因,表现不及预期,但享界(与北汽合作)以及傲界(与江淮合作)已经在路上。
深耕智能汽车领域 华为布局明确
在3月16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透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HI模式继续扩容,继阿维塔之后,长安深蓝也加入这一模式,而东风集团旗下岚图和猛士也选择了HI模式,相信一汽也将有所动作;其二,在智选车方面,华为“资源有限”,将专注于已有的“四界”;其三,华为车BU业务预计今年会扭亏为盈。
在业内看来,上述信息显示华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框架已经基本明晰:在HI模式上打造一支“国家队”,而在智选车模式上则专注于“四界”。
原因很简单,华为除了做好合作的四个界以外,还肩负着赋能东风、长安、一汽三大汽车央企重任。最近国资委喊话这三家企业,必须把智能电动汽车搞起来,不能被市场淘汰,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也落到了华为身上,既要引领行业发展,同时也要保持华为智驾的稀缺性。
智选模式 锁定华为四界
对汽车行业来说,华为的智选车模式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回顾一下华为在手机行业打造的优势“战场”中寻找思路。在手机多品牌百花齐放的时代(类似汽车行业新势力品牌爆发阶段),初期华为和运营商绑定做合约机,没有深入全供应链研发,先做自己擅长的通信技术,在行业建立技术认知与逻辑学习能力。进入手机行业大洗牌(类似汽车行业消费回归理性,消费者不再为单一创新买单)时期,华为亲自下场自主技术驱动的产品,从欧洲到国内,形成从系统芯片到品牌渠道的综合能力,通过擅长的技术研发且有竞争壁垒的项目,积累复利最终构建华为鸿蒙生态,获取手机行业5G普惠红利。
智选模式,华为会参与到车企产品的设计中,提供包含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等多个系统的软硬件合作,基于自身在消费电子的设计制造经验,共同设计产品外形、内外饰等部分,而且合作开发的车型会在华为的销售渠道中销售。也就是说,在行业充分竞争之前,华为已经在汽车行业主导产品智能开发,奠定技术标杆的地位。
国家队集合 HI模式扩容加速
除了智选模式,HI(HUAWEI INSIDE)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合作模式,华为会为车企提供技术支持,与车企合作定制开发一系列功能,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但汽车整体设计仍为主机厂主导。此前北汽极狐、长安旗下阿维塔就是采用的这种合作模式。
围绕华为HI模式上,有望形成一支车圈“国家队”。业内分析,与华为深化合作,将进一步补齐三大汽车央企自身智能化的短板,加速新能源智能化转型以及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同时也将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
近期,长安汽车旗下深蓝汽车已和华为签约,未来将采用HI模式,东风旗下岚图和猛士科技也将成为华为HI模式新成员。选择HI合作模式的主要为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两大汽车央企,加上此前余承东曾公开“喊话”的一汽集团,三大汽车央企大有“会师”HI模式的势头。
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再次喊话汽车央企:总体上看,中央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还不够快、成效还不够明显,在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前瞻性、引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急需加力加速,奋力追赶。
写在最后: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华为已经成为国内主导汽车智能领域发展的标杆,随着华为“四界”的布局完善,以及汽车“国家队”扩容加速,华为朋友圈影响力也会更加强大。余承东曾表态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如此看来,当前情况明显好于此前的预期。
选车需谨慎,这些合资车企恐活不过2023年!进入到2018年以后,合资品牌固有优势正在渐渐消失,躺赢时代越来越远。2018年不仅是国内乘用车市场走势的转折点,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全面崛起实现反超的转折点,加上持续三年的疫情,合资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也迎来了真正的考验。 |
增配不加价的2025款宋L EV售18.98万元起,增配了啥?增配不加价的2025款宋L EV售18.98万元起,增配了啥? |
睿蓝汽车三款车型重磅发布,以换电引领出行变革6月25日,在第二十四届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上,睿蓝汽车新品发布会如期举行。GBRC水晶架构下的三款换电车型——睿蓝7、睿蓝9、80V PRO正式发布,这三款换电车型不仅代表了水晶架构不同阶段的研发成果,而且实现了睿蓝汽车C端产品的首次亮相。重庆两江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军,力帆科技总裁钟弦,睿蓝汽车董事长、CEO娄源发,睿蓝汽车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杨全凯,睿蓝汽车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蔡建军,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礼攀,普惠名车董事长张远志等领导以及行业伙伴共同见证了发布仪式。此外,睿蓝汽车与海康威视、普惠名车签订了合作协议,分别就智能驾驶体验和B端出行业务达成战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