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组销量报告。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4月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以及1~4月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可见前5中,合资车企仅有一汽大众上榜,那么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说明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正在走下坡路!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就连曾经国人最钟爱的日系车,也没有以前那么畅销了,其中丰田4月份销量数据同比下降了27%,本田和日产也纷纷有所下滑,包括咱们前面提到的一汽大众,也同比下降了5.9%,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人不再钟爱合资车了呢?
合资车的盲目自信,是它们在中国市场败北的罪因
早些年间,说合资车企称霸中国真不过分,由于核心技术全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在定价上,我们根本没有话语权!至于中国本土车企,那时候则完全是为了衬托合资车企这朵红花而生的绿叶。虽然价格便宜,但没有过硬的技术,一直在低端市场徘徊,以至于有钱的国人在那时候以买合资车为荣。
就这样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在新能源汽车席卷全球时,中国车企也同步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既然都说国产车的3大件不行,那咱就抓合资车的弱点,咱们主攻智能化、大空间、皮座椅,在配置优于合资车的同时,价格还比合资车低,就问你们买不买?
关键更离谱的是,在这些优点之上,中国车企将这些年在合资车企上学到的3大件技术,纯熟的衍生出了很多原创“作品”,也就是所谓的“自主研发”。比方说长安汽车的“蓝鲸动力”,再比方说吉利汽车的DVVT发动机等等。
好了,现在价格便宜、配置还高,3大件同样可靠,你说消费者凭什么不买国产车?当然,这还只是导致合资车企销量下滑的部分原因,另外还有一点,才是彻底击垮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销量壁垒的主要原因。
归因于市场的变革,合资车错失良机
如果说中国汽车用高性价比重新定义了市场的价格,是拔下了合资车“光鲜亮丽”的外皮,那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就是替合资车“抽筋换骨”了。
在新能源汽车刚崭露头角时,可以看到,合资车企根本没把它当回事儿,依旧盲目自信的认为,自己在中国市场建立起的品牌影响力,足够留
虽然在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合资车企们在新能源领域有所动作,但在玩“性价比”这块儿上,合资车企拉不下身段。当然,还有另一方面是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上,还有所欠缺。
写在最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中国市场,以前是合资车的主场,但现在,你们得听我们中国车企的。
试驾比亚迪海鸥,打破代步车“够用”论,空间表现更是惊喜十万元以内的车,给人的一贯印象就是中庸且廉价,受预算的限制,入手十万元以内车型的燃油车用户,不得不对车辆放低要求,更多的只是觉得够用就好。燃油车市场尚且如此,更别说造车成本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了。 |
第四代博越L预售10.59-13.29万元,有哪些升级?第四代博越L预售10.59-13.29万元,有哪些升级? |
想2023年买皮卡网友,您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皮卡吗?皮卡在很多城市解禁了,却依然有些城市对皮卡进行限行,对那些已经解禁的城市,您打算在2023年买辆皮卡吗?编辑所在地为重庆,当重庆皮卡解禁后,编辑第一时间就买了一辆汽油版长城炮四驱车型,当时长城炮柴油版自动挡车型没上市,玩了1年多,因为限速和每年一检的麻烦,以及买的标箱货箱不够长,第二年年检时就把车卖了。如今,日常生活总需要皮卡拉点东西,最近又准备买辆皮卡,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让买车后不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