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型的不断发展,国产品牌日益崛起,已经逐步蚕食豪华品牌的市场空间,甚至给包括奔驰、宝马、奥迪以及保时捷在内的外资豪华品牌带来巨大冲击,似乎降价已经成为唯一吸引消费者的方法。而仍然持续下滑的销量,导致经销商利润率大幅降低的同时资金占用率大幅提升,在量、价齐跌的压力下,保时捷经销商居然也搞出了向德国总部“逼宫”的闹剧。
甚至网络上有人戏言“再不努力,就只能开
据报道,今年保时捷的销量大幅下滑,纯电车型更是销售困难,导致车价跳水,甚至出现了亏本卖车的情况。像Macan优惠11万,入门价格低至46万元,Taycan降价40万元等消息都被媒体到店得到证实。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保时捷中国区选择了压库存,这无疑给经销商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双方矛盾也因此激化。
也许是有了保时捷的前车之鉴,宝马也有了新的应对措施,宝马近日就向中国所有经销商门店发出通知,宣布了一系列旨在减轻经销商经营压力的补贴减免政策。具体内容包括:向经销商提供3%的价格折让,并允许提前支付以缓解现金流压力。此外,逾期付款的违约金年利率也将从原有水平降低至2.5%,滞港车辆的仓储费用更是直接降低了50%,且追溯至2024年1月1日。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帮助经销商应对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各种挑战。
5月29日,博主@朱宏-ZHong发文称:“宝马i3 35L价格都是按照小时来的,标价353900元,优惠以后裸车价189567元,交强险不用商业保险。价格都疯了。
在消费降级的当下,除保时捷外,法拉利、兰博基尼、宾利等超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问界、理想等国产新能源品牌销量持续增长,要知道这部分可是30-45万级的传统豪华品牌的核心价格区间。传统豪车在品牌光环褪去的时候,唯有持续加强研发,做出符合中国本土消费需求的车型,方能挽回目前已经形成的颓势。
写在最后:
可以预见,汽车市场的“内卷”现象仍将继续,而出问题的传统豪华品牌也正处于困难时期,厂家和经销商之间更需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保销量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包袱一味的甩给经销商。因为两者是利益共同体,在经营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兼顾双方利益,厂家应该更加关注经销商的盈利状况和合法权益,而不是将其视为库存的转移阵地。
										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难显成效?网友:来点实在的进入到2023年,本以为汽车市场会因为“三年抗疫”的胜利而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从实际表现来看,疫情结束后的汽车市场所面临的局面反倒更加严峻了起来。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仅为952.4万辆,同比增长2.7%。  | 
								
										日产汽车联袂壳牌公司 首次亮相电动方程式赛场(2018年10月16日,北京)本周,日产汽车将携全新品牌合作伙伴-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 PC),在ABB国际汽车联合会世界电动方程式锦标赛(ABB FIA Formula E Championship)赛前测试中亮相。  | 
								
										吉利银河即将发布,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要冲击高端市场?继比亚迪发布仰望品牌后,近日,吉利汽车也正式宣布旗下中高端新能源品牌正式定名为“吉利银河”,其首场发布会将在2月23日举行,且新品牌旗下首款车型也将首次亮相,并定名为银河L7,开启了吉利汽车向新能源转型的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