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现在的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个“怪象”,眼瞅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得愈来愈好,在中国车企迅速崛起之时,国外的车企非但没选择正面对抗,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同我们抢夺市场,它反而放缓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的脚步!
首先,在今年2月份,一心想扎进新能源汽车界的手机大佬苹果,宣布放弃预谋已久的造车计划,同时奔驰、奥迪也纷纷表示将对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放缓。如果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拉,你们会发现,他们放缓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是没有原因的,其实早在去年9月份,英国就宣布将禁售燃油车时间延后5年,同年,欧盟委员会也同意弱化“欧7排放标准”的强度,那么这就意味着,曾经对禁售燃油车雄心勃勃的发达国家们,此刻开始动摇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发达国家放缓发展新能源汽车背后的“阴谋”是什么?
其实可以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里的放缓,是被动放缓!难道你们真以为发达国家看到新能源汽车这块大蛋糕的时候,不想来上一口?他们不是不想来,而是来不了。给大家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如同一块冰冻蛋糕,中国有吃冰冻蛋糕的专用“铁叉”,而发达国家只能“用手抓”!
归根结底,也就四个字——技术不行!
就拿新能源汽车的命门来讲,三电系统,你们说说在现在的发达国家中,除了美国的特斯拉之外,还有谁的三电技术上得了台面?在传统车企行业,叫你发达国家这些车企一声老大哥没毛病,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他们还真只有当小弟的份儿!没有核心技术,妄想通过油改电来国内持续“圈钱”,车轱辘只能说:“对不起,我选择中国新能源汽车”!
好!自身发展走不动怎么办?那行,只能选择合作了!
于是到现在才有了“大众以约7亿美元收购了小鹏4.99%股权”“奥迪与上汽签署合作协议,通过智己平台开发电动汽车”“吉利和雷诺签订协议,成立合资公司”“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等等,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借技术嘛!以此来壮大自身品牌的成长,这和当时制造传统汽车时,中国汽车所处的被动形势一样,只不过现在来了个角色互换。
其次,很多发达国家制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并不完善,其中中创新航、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国内大牌电池厂,纷纷出海计划在欧洲兴建电池工厂就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为什么抢着要去国外建厂?因为那里稀缺。最后是利润,就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而言,利润真没传统燃油车高,你看像比亚迪这类新能源汽车大厂,去年的净利润仅有约290~310亿元,反观奔驰,同年他的净利润却达到了惊人的1130亿元(约等于)。期间的利润差值,可想而知有多恐怖!如此一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们可能真的选错了!那事实真是如此吗?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近年来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前文中就已经表明了,国外车企想同我们合作就已经说明了一切,新能源汽车这条路,中国没走错,错的是他们!
新能源汽车是一款长线产品,于全球而言,节能减排,有助于大家生存,于市场而言,这是汽车时代的一次迭代,象征着时代的发展,并且它是不可逆的。打个比方,你用惯了智能手机,让你换回“大哥大”你愿不愿意?
目前来看,虽然新能源汽车它不同于已经完全成熟的燃油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续航焦虑、充电焦虑、自燃焦虑等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但时代不可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就中止迭代,它能做的,就是给予车企们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去攻克这些难题,促进时代的改变和进化!
中国之所以大力发展新能源,顺应时代做改变是本色,推翻发达国家多年来在汽车市场上的“垄断”是本色上的那一抹红,而这抹红象征着中国人的骄傲!
全系限时补贴3万元,看30.99万起的新岚图梦想家如何定义高端MPV这两年,中国汽车品牌正借着新能源的东风不断改写高端MPV市场格局,让原本竞争并不激烈的高端MPV市场变得热闹非凡,腾势D9、极氪009、魏牌高山、小鹏X9、理想MEGA的先后上市,都让高端合资MPV充满挑战。 |
车子“印堂发黑”会有血光之灾?老司机一招破局尽管轮毂发黑无可避免,但却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轮毂发黑或许会转移我们对刹车系统的注意力;做到勤检查、清洗就能杜绝许多安全状况的发生,安全从来都不容许掉以轻心。 |
放弃越野改为家用,兰德酷路泽Se剩下的仅仅是名号?虽然今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硬派越野车,但所有车型都是采用的插电混动系统,并非纯电动。反观传统轿车、SUV、MPV市场,纯电动车型早就比比皆是,而硬派越野在接受“纯电”方面似乎总有些迈不开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