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动力形式的变化,更是汽车工业的一次重大变革。正如主机厂经常宣传的那样,当下的汽车已经不再是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而是在逐步演化成为生活的第三空间。
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大其词,但不可否认的是,汽车的属性在朝着多元化发展。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除了动力行驶发生了改变外,最大的改变就是更加的智能化,而智能化则集中在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领域。
智能化加速普及,合资车为何难以跟上?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虽然都是当下汽车市场的核心卖点,但相比之下,智能座舱的打造门槛要比智能驾驶要低得多,且更易于打造自身的品牌差异性,也顺应了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有数据显示,有62%的消费者更关心座舱的智能化水平,超过了座椅舒适度、座舱空间、内饰美观程度等众多过去人们购车时重视的维度。此外,有超过78%的人会将是否拥有智能座舱作为购车的重要参考条件。换句话说,智能座舱已经成为了左右消费者选车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国产车中,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都在重点宣传所谓的智能座舱,反倒是曾经燃油车更看重的“三大件”成了无人问津的存在。所以,在当下汽车市场,国产车往往要比合资车更受欢迎,合资车近几年市占率不断下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智能座舱太糟糕,或者没有智能座舱所致。
这也是因为合资车均是传统汽车大厂,“三大件”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在合资车看来,过度关注智能座舱就是“离经叛道”,汽车的本质还是操控和动力系统。不可否认,当下也有一大批消费者与合资车的理念一致,但奈何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已经成为了年轻用户,对年轻用户而言,没有智能座舱的汽车就好比手机市场的功能机一样,压根儿提不起一点兴趣。
看到智能座舱在渐渐深入人心,部分合资车企也反映了过来,明显加大了对智能座舱的投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途观L PRO、全新一代迈腾、第九代凯美瑞等,但与国产车相比,在智能座舱的打造上仍有很大差距,只是相比合资而言,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至于合资品牌智能座舱普遍不佳的原因,一方面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重视对智能座舱的打造,看到智能座舱在消费者心中越来越重要,才匆忙打造智能座舱;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利润的考量,想要打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智能座舱系统,背后势必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这是追求高利润的合资车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在智能座舱领域合资车表现普遍不佳,甚至部分合资品牌的车机系统还停留在好几年前的水平。
传统豪华品牌是否需要高阶智能驾驶辅助?
上文说到,打造智能座舱所需要门槛远低于高阶智能驾驶辅助,但抛开技术研发成本不谈,当下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的选装包其实也并不贵。就比如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辅助,选装价格也就3.6万元,加上福利政策后,这一选装价还会更低,即便是特斯拉FSD,在海外的选装价也就6.4万元。
但在20万元以内市场,面对几万块钱的选装价,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并不具备太强的吸引力。但对于动辄售价高达几十万元的
要知道的是,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经过飞速发展,在当下已经成为了高端新能源汽车最具卖点的核心配置,问界更是靠着华为鸿蒙智能座舱和ADS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混得风生水起。可以想象的是,如果
就
毕竟除了国内汽车市场外,没有哪个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辅助会如此痴迷,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国内用户而专门研发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更何况,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和控制系统对电耗的需求也特别大,在燃油车上仅仅依靠一个启动电瓶根本无法带动,而
写在最后:
总体来说,合资品牌智能座舱差强人意是不愿降低利润,而以
“哪吒速度”来了!月销第一、交付第一,哪吒汽车实力霸榜随着产品布局的日趋完善以及终端市场的认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基盘加速扩大,零售渗透率已高达28.3%,创历史新高,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透过乘联会发布的8月份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可以看到,目前的头部阵营已经重新洗牌,“蔚小理”光环不再,集体位居二线,哪吒V车系则延续了7月份的领先态势,以 10236台月销量跃居第一,成为8月唯一月销过万的新势力车型。 |
当全新Hi4到来后,两驱和四驱还会是一个选择题吗?5月15日,哈弗枭龙系列重磅上市,其中哈弗枭龙MAX更是搭载全新Hi4电四驱技术的首款车型,以四驱的实力做到了两驱的价格和油耗,打破了四驱车型的价格壁垒,起步价仅需要15.98万元。 |
宝马5系加长涨价能抢7系份额?近日,2018款宝马5系正式以44.99-66.39万元价格上市,起价相对2017款宝马5系的43.56万元提价了1.43万元,而顶配价格则下降了11.47万元。新宝马5系一涨一跌,是否能延续宝马5系持续的热销势头,甚至价格的下调和车身的加长,又能否影响进口宝马7系低配车型的销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