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2024年是国内汽车市场最卷的一年,不少汽车品牌在今年都是苦不堪言,但对于比亚迪来说,今年似乎是不断刷新销量纪录的一年,每月销量30万辆以上已经成为了常态,在汽车市场形成了断崖式领先。
毫无疑问,现在的比亚迪就是当下国内汽车市场的TOP1,无论是销量还是产量都远超同行。而比亚迪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在这背后是每年付出的大量研发投入,这一点从比亚迪上半年的财报中就有体现。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半年投入超200亿
当下汽车市场比拼的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是所谓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归根结底还是核心技术的比拼,燃油车市场是如此,新能源汽车市场亦是如此。至于如何提升核心技术实力,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加大研发投入,连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都不舍得投入,又谈何实现领先。
就拿比亚迪来说,易四方、易三方、云辇、DM-i、e平台3.0、刀片电池等,每项新技术对行业都带来了颠覆性的认知,直接奠定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而这一切都是比亚迪14年来坚持高额研发投入的回报,才让比亚迪在上半年斩获了超160万辆的销量成绩,实现了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断崖式领先。
比亚迪对技术研发投入到底有多狠?从上半年主流车企的研发投入排行中可以看到,比亚迪以201.亿元的研发投入直接霸榜,这一研发投入甚至超过了上汽、吉利、长城研发投入的总和。
同样,在上半年A股超5300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排行中,比亚迪的研发投入依旧是第一,且还同比去年增加了42%的研发资金,是当之无愧的A股“研发之王”。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比亚迪第一次在研发领域保持高投入,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近1500亿,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8万项、授权专利超3万项。也正是这种长期的研发投入,为比亚迪构建起了强大的技术护城河,不仅推动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技术领先,也让比亚迪在销量上傲视群雄。
研发高于净利润,这才是车企该有的样子
从表面上看,比亚迪应该是今年上半年最赚钱的车企,毕竟仅上半年的销量就超过了160万辆。但从比亚迪上半年的财报中可以看到,虽然在销量上傲视群雄,但在净利润上比亚迪挣得并不多,仅有163.3亿元。
这也就意味着,比亚迪在上半年平均每卖一台车,利润只有8500元,甚至在上半年中国品牌单车利润排行中,比亚迪的单车利润连前三都无法挤入。相比之下,长城、吉利甚至理想汽车的单车利润都要远高于比亚迪。
另外,比亚迪上半年163.3亿元的净利润也远低于201.8亿元的研发投入,这也这已经不是比亚迪第一次研发投入大于净利润。在过去的14年里,有13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都要高于净利润,有时候甚至是同期净利润的几倍,这也就注定了比亚迪单车利润不会太高。
更关键的是,更愿意让利给广大用户,也是比亚迪单车利润低的重要原因,因为在比亚迪看来,赢得广大用户认可才是首要目标。就比如在锂电池上游材料的价格大幅下降的时候,比亚迪并未选择坚持售价,而是把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降低让利给了消费者,7.98万元起的秦PLUS DM-i荣耀版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才是车企该有的样子。
当然,比亚迪强大的垂直整合战略优势也是用户能够享受到实惠的关键,在所有汽车品牌中,比亚迪是全球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车企,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比亚迪在产品定价上自然会存在更大优势,而最终受益的就是用户。
写在最后:
一直以来,比亚迪都将“技术为王、创新为本”挂在嘴边,事实也的确如此。8500元的单车利润,也让比亚迪凭借着一己之力打破了中国汽车市场利益分配格局,直接将合资车多年来的暴利拉下马。在比亚迪看来,赢得广大用户认可才是比亚迪的首要目标,这也将是比亚迪会坚持的长期主义。
DHT混动价格没诚意,欧拉虚假营销惹争议,长城如何面对持续高涨的油价?眼下,电气化转型成为了众多车企的工作重心,但比起一众同行,长城汽车的电气化之路却显得有些难走。一方面,长城汽车之前推出的混动车型价格过高,让消费者难以接受;另一方面,芯片虚假营销问题留下的黑历史,或许要跟随欧拉汽车很长时间。今天咱们就来看看,长城汽车的电气化转型之路,是否真的会越来越艰辛呢? |
2023年交付181万辆,每6秒就有一位车主提走特斯拉2024年1月2日,特斯拉发布2023年全球生产与交付报告。2023年全年,特斯拉全球范围内共计生产电动车约185万辆,交付约18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约35%、38%。圆满完成180万辆年交付目标的同时,特斯拉也蝉联了全球纯电动车交付量榜单冠军。特斯拉将于2024年1月24日市场收盘后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财务业绩。 |
中国车市蛋糕还有捷途的份儿吗?22日,又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捷途,正式在北京发布。那么,捷途是什么鬼?车市竞争激烈,捷途还有机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