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在2014年的回归,洗尽了一身铅华。与以前标榜豪华与财富的身段大不同,没有动辄百万元的高大上,而是以一种朴实的姿态回归,这也让人们一度怀疑,这样的林肯是不是在扮猪吃老虎?殊不知,在如今的这个时候,林肯再也不能笑出声了,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顶到了它的天灵盖。
早在2014年回归之际,林肯就带着两款30万元价格区间的MKC和MKZ来到中国,随后则是MKX、大陆和领航员纷纷上市。2015年林肯只卖出11,630台,2016年则是32,558台,2017年有54124台。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温,林肯的销量上升空间必将缩水,在将来也不见得能有何起色。
以消极的态度应对中国市场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以这句话来衡量林肯是否是个好苗子的话,林肯肯定是不及格的。要知道,林肯在2008年退市,2014年底才回归,这中间有六年的时间,足够林肯再开创一个全新的系列;可是林肯就很不够意思了,明明产品很丰富,却只带MKZ和MKC进入中国,这两款车最便宜,先凑合着卖吧,后面再慢慢出贵车。
除不进取之外,当时的林肯还有着一股倔劲儿!爱买不买,不买拉倒。秉承着这种态度,林肯在车辆价格上没有丝毫动摇,更有甚者在个别区域还有加价销售。林肯想降价吗?不想!林肯高层领导为何在回归之际说出“暂不建厂”的言论?直到2016年抛出建厂烟雾弹,2018年因贸易战逼迫正式投产建厂。
被贸易争端的战火烧得遍体鳞伤
建厂对林肯来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也没那么容易。不难是因为亲爹福特为林肯撑腰,没那么容易是因为林肯要与时间赛跑。按照林肯的进度,最早也只能在2019年年中生产新车,在此之前,也只能靠着进口这种高成本的方式来销售。
在中美贸易战结束之前,进口又谈何容易呢?关税从25%提高到50%,林肯只能选择涨价或者变相加价;本来林肯全系的车子售价就和同级别车型的BBA售价相差无几,加价的后果不亚于在林肯车工厂里引爆核弹。
影响就是4S店的车子卖不出去,经销商血本无归,选择退网;林肯厂商大幅度亏损,最终再次上演2008年的退市悲剧。林肯需要和时间赛跑,到目前为止林肯已经不可能再摆出“佛系卖车”的心态;林肯心里肯定会有个亏损底线!如果不能熬到关税下调,只能一首《凉凉》送给它了……
用战略的失误反而弄巧成拙
在这几年中,主要带动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长的是SUV车型,但林肯一叶障目,偏偏要把轿车作为主打车型。于是在推出MKC和MKZ之后,让林肯大陆这款轿车先行一步,直到2017年中才卯足劲憋出了MKX和领航员这样两款SUV。偏偏打脸的是,虽然林肯有意让轿车车型占据在华销售体系的主导地位,但MKC这样的SUV却卖得却比轿车车型要好。
这说明林肯实际上在销售在战略上出现了严重失误。尽管林肯已经对外宣称,国产化的第一款产品就是一款SUV(飞行员),可是要等到2019年生产下线时黄花菜都凉了;仅仅一款国产化的SUV,又凭什么能挑起林肯全系的大梁,并且能做出起死回生的贡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写在最后
林肯的销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消极的态度,贸易的压迫、战略的失误等,以及产品本身的原因,都会在贸易战爆发后暴露无疑。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林肯的前途一片黑暗。
中国汽车在全行业内品牌价值到底Low不Low?在如今“品牌为王”的时代,品牌价值的高低无疑被看作评价该品牌实力和消费认可的象征。近日,英国知名品牌价值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首次公布了2018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300强”,前五名依然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而2018美国前十大品牌价值企业有亚马逊、苹果、谷歌、脸谱和微软都来自科技产业,中国的阿里巴巴(58%)、腾讯(83%)、华为(51%)、微信(70%)、百度(78%)和京东(47%)品牌价格增幅均高于美国前五增速最高的脸谱网(45%)。可大家知道中国品牌的汽车品牌价值到底高不高吗? |
电动化能扭转起亚在华局势吗?电动化能扭转起亚在华局势吗? |
当红旗遇见“元宇宙”,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5日晚,红旗品牌通过云端召开红旗品牌元宇宙盛典暨新能源设计美学发布会。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平以虚拟形象+虚拟声音的形式,发布了代表中国一汽红旗品牌技术革新突破的“新能源战略”、“超级电动智能平台”和“多款极致梦幻的新能源概念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