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裤子放屁”是不少人对增程式汽车的评价,当初理想汽车首次推出增程式汽车时,外界几乎没人看好,毕竟增程式技术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诞生,被誉为落后的技术。所以,当理想ONE刚上市的时候,外界大多都是批评声。
但增程式技术真就那么不堪吗?其实,从理想汽车的销量和营收上就已经看到了答案。2023年,理想汽车不仅成为了新势力品牌的销量冠军,还成为了首家扭亏为盈的新势力品牌。更重要的是,当时理想汽车的单车均价超过了30万元,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体现理想汽车在高端市场的成功。
增程式阵营百花齐放,或将成主流?
眼看理想汽车在增程式赛道越来越成功,各大车企也纷纷看到了增程式动力的商机,所以近两年来已经有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打造自己的增程式汽车。进入到2024年后,曾经坚持走纯电路线的车企倒戈增程式动力的车企更是不在少数。
今年7月份,极氪汽车就透露在未来的规划中可能会有增程式汽车,同时刚入局的小米汽车也早已明确提出第三款量产车型将采用增程式动力。甚至连纯电动汽车“最忠实的信徒”小鹏汽车也已“叛变”,计划在明年推出首款增程式汽车。
至此,在“蔚小理”以及主流新势力品牌中,也就只剩下蔚来汽车还在坚持走纯电路线。而蔚来汽车不倒戈增程式动力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自家的换电模式已经做了这么多年,倒戈做增程就是在打自己的脸。况且,蔚来创始人李斌也一直在强调换电模式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最优解,自然不会离经叛道加入增程式阵营。
在倒戈增程式动力的品牌中,最激进的还是阿维塔,9月底上市的阿维塔07就已经推出了增程版车型,正式加入增程式阵营。除此之外,
除了有计划推出增程式汽车的品牌外,现有的岚图、问界、零跑、深蓝、理想、长安启源、仰望、哪吒等车企也早已拿出了自己的增程式产品,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混得风生水起。且从市场大环境来看,增程式汽车已经连续三年在销量增速上超过了纯电动汽车,随着倒戈增程式阵营的玩家越来越多,增程式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成为主流也理所应当。
同样有大油箱,插电混动汽车为何被忽视?
增程式汽车从一开始被质疑技术落后,到如今不断有车企倒戈做增程式动力,也仅仅是过了短短几年的时间,究竟是什么让消费者开始认可增程式汽车了呢?其实还是用车体验。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都是纯电动汽车无法绕过的大山,想要彻底解决这两大短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反观增程式汽车,则完全不存在续航和补能的焦虑,加上增程式汽车的用车体验也与纯电动汽车相差不大,出于便利性的考虑,自然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增程式汽车。
至于增程式动力技术落后的问题,则不是消费者该考虑的问题,对用户来讲只需要用得省心、安心即可。更何况,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主要还是集中在智能座舱和高阶智能驾驶辅助上,至于动力形式的问题,大多数人并不关心。
除了没有续航和补能的焦虑外,更低的制造成本也是车企更倾向于增程式动力的一大原因。虽然插电混动汽车同样没有续航和补能的焦虑,但相比增程式动力来说,插电混动系统有着更高的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出于对利润的考虑和对成本的控制,增程式汽车就成为了降本增效的最佳选择,毕竟增程式汽车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同时也会因为成本更低,更能与友商卷价格。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加入增程式阵营,增程式汽车市场的竞争将变得更激烈,同时各品牌在价格上也必将更卷。不过,纯电动汽车市场也并不会被抛弃,毕竟理想汽车自己都在加快对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布局,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最终目标还是摆脱对燃油的依赖。
写在最后:
虽然增程式汽车未来注定会被纯电动汽车完全取代,但在短时间内纯电动汽车还无法实现技术突破,至少在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之前,增程式汽车的地位只会持续提升。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的当下,还是没能摆脱对油箱的依赖。
荣威光之翼MARVEL X主动安全辅助系统贴身护航车道偏离、追尾、超速、盲区安全隐患……行车途中如何优雅杜绝?荣威光之翼MARVEL X全系标配All-time Safety全时主动安全辅助系统,其拥有行业领先的ADAS系统(前向提醒及控制)和RDA系统(后向驾驶辅助)两大“杀手锏”,通过LDP车道偏离干预、AEB自动紧急刹车、FCW前向碰撞报警、LDW车道偏离警报、SAS智能车速辅助、IHC智能远近光切换、BSD后视镜盲区监测、LCA变道辅助功能、RCTA倒车后方盲区监测、DOW开门警示等多达十项的主动安全辅助科技,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十全”防护。 |
几何E上市即交付 8.68万元起让青春即刻起航6月30日,几何汽车旗下青春精品纯电SUV几何E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20km乖巧虎、401km玲珑虎和401km霹雳虎三款车型,四座/五座可选,综合补贴后售价分别为8.68万元、9.78万元、10.38万元。 |
第九代凯美瑞预售价创史上最低,背后是良心发现还是压力山大?说到丰田凯美瑞,相信无论是丰田粉丝还是路人,都不会陌生。要论丰田在国内加价的毛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就是源自于2006年凯美瑞正式国产,作为一款全球车,凯美瑞实现国产后就迅速在B级车市场大展拳脚,长期以来的月均销量基本都在1万台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