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近几年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繁荣昌盛,和新能源的兴起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是行业的拐点,当合资车还做着靠品牌力量和精湛的内燃机技术获得销量的美梦时,中国汽车已经率先站上了另外一条跑道,所谓的弯道超车就是这么来的。
可能有的人会疑惑,为什么一众合资车企不能像中国汽车一样,全力扑身到新能源汽车上呢?答案是——舍不得!
他们舍不得自身雄厚的燃油车技术,舍不得深耕多年所建立起来的品牌底蕴,因为这是他们与一众竞争对手在时代长河中搏杀无数次后所获得的荣誉勋章。
但中国汽车不同,因为他什么都没有,所以他有背水一战的勇气。
新能源是中国汽车翻身的机遇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我个人觉得更像是时代给予中国汽车行业最美好的馈赠,让他有能力,正面硬刚一众优秀的合资车企,甚至开始出现反超合资车企的局面。
去年中国汽车全年产销量分别获得了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其中销量占比在本土市场达到了52%,曾经一度被合资车企霸占的中国市场,现在被我们自己夺回来了。
当然,中国汽车的成功,除了新能源这个契机以外,其自身也存在不小优势,那就是所谓的性价比。
现在有太多的中国汽车(包括燃油车),为了获得消费者的关注,不仅会给你更多更好的配置,而且还给你心动的价格。10多万的车,都能给你配上冰箱、彩电、大沙发,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不过我想说的是,表面光鲜的中国汽车,实则背后危机四伏。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所掀起的价格战,已经让许多车企不堪重负,“玩不起”的车企到最后面临的只有死路一条。当然,就算实力雄厚的车企,在价格战的打压下,也不得不展现出“舍命陪君子”的姿态,但持续降价的行为,无疑会让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对品牌自身的成长是有害无利的,对于车企而言,这其实是不利的负向竞争。
那如何能做到正向竞争呢?
借用魏建军所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车企必须学习完善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体系,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品牌形象,是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策略。”
简单归纳就是三个字——靠真实力,走出去!
与其在国门内对竞争对手实施打压,倒不如“强健体魄”后走出去直面对手,树立品牌形象,让海内外买车的消费者不单单只看重那所谓的性价比,而是因为品牌的独有技术、或者说服务,让他们坚定不移的选择你。
沃尔沃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安全”的品牌形象可谓在广大消费者印象中根深蒂固,其实就这一个点,就足以让消费者自掏腰包进行买单。当然,在如此内卷的当下,沃尔沃独有的安全优势其实已经在逐渐减弱,因为当下所有车企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安全已经成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必修课。
写在最后
车轱辘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在中国汽车当下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实则暗流涌动,除了价格战以外,合资车企接下来会如何出招,也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
高阶玩家登场 2022年哪吒S赛道嘉年华盛大开秀更快的速度,总能让我们产生无尽想象。 |
长安启源A07超3000公里长测,省油不是全部省心才是内核11月初,我全款购入了一台长安启源A07增程版的顶配车型,虽然这台车官方指导价为17.59万元,但因为现在有着丰厚的购车政策,算上四千多元的车险,最后的落地价也不过才17万元出头。 |
大规模走马换就能带东风本田走出泥潭?在2017年当中,东风本田屡屡上调预期销量,最终靠着727025辆销量,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佳销量。可惜祸不单行、福无双至,“机油门”的爆发和扔了一颗核弹到东本生产线没什么两样——镇厂之宝CR-V停售(1.5T车型),平民超跑思域崩盘……再加上UR-V、杰德之类的车型,2018年1-3月,东本销量36492辆,同比跌幅10.5%,75万辆的销量目标想想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