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0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谈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时数度哽咽,提及参观比亚迪工厂后,直言“这是一代人的骄傲”。他对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剖析,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共鸣。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从“赶”到“超”
朱民在访谈中指出,中国制造业的蜕变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积累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前20年,中国以“最便宜”立足全球;后20年,以“物美价廉”赢得市场;而未来20年,中国将凭借“又便宜、又好、又科技”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他以比亚迪为例,强调这一蜕变的背后是技术突破与工程师文化的深度融合。
比亚迪的崛起印证了这一判断:从早期代工生产到自主研发刀片电池、云辇、易四方、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等突破性技术,再到2024年以427万辆的销量跻身全球汽车品牌前五,其长期主义的发展战略已结出硕果。朱民特别提到,比亚迪电动车在欧洲售价达国内两倍,但仍以技术优势与过硬产品力击败大众等传统巨头,是在电动化领域的持续领先,彰显中国制造从“成本竞争”向“技术溢价”的跃升。
工程师精神铸就核心竞争力
“中国最大的资源是几千万工程师。中国工程师的厉害,非常的了不起!”朱民在提到比亚迪时感慨道。他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离不开工程师群体的智慧与坚守:实验室里上千次的反复尝试、产线上毫米级精度的打磨锤炼、技术团队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执着,共同构筑起中国制造的护城河。
这种精神在比亚迪体现得尤为深刻。2024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542亿元,累计投入超1800亿元,研发人员规模居全球车企之首。这种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模式,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证明。
朱民的泪水背后,既是对中国制造业艰辛历程的感怀,更是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当前,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超30%,工程师规模达数千万,技术储备与产业链优势日益凸显。比亚迪的三十年,恰是这段历史的生动注脚,其垂直整合模式与技术创新推动全球化布局的发展思路为行业提供了中国“智造”的全新方案。其崛起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制造业集体向上的缩影。
“躺”游滇西北环线,开C-NCAP五星风行游艇游三江,赏险美风景!最近,车轱辘编辑趁着休年假带来的“空闲时间”,在大理租了一辆风行游艇,带着朋友,开启了从大理洱海驾驶风行游艇游览三江并流风景区的说走就走的自驾游。 |
长安启源专注数智进化新汽车,2030计划年销150万辆如何实现?长安启源专注数智进化新汽车,2030计划年销150万辆如何实现? |
18万级唯一720km续航,起亚EV5长续航版满电上市百变生活,不止一面。2月1日,起亚全新纯电动SUV EV5 720长续航版进阶上市,官方建议零售价分别为:720Air版18.48万元、720Land版20.18万元、720Wave版22.5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