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狂飙突进的浪潮中,理想、问界等新势力凭借增程式车型登顶销量榜,引得传统车企纷纷跟进,即便是部分坚守纯电动技术路线的汽车品牌,也在考虑是否进入到增程式赛道中来。以上种种都在表明,增程式汽车才是当下的最优解,但长城汽车却唱起了“反调”。
魏建军掷地有声的“打死不做增程”宣言犹如一记惊雷引发行业震动,以决绝的姿态与增程式汽车划清界限。而在这场技术路线之争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期特有的战略博弈逻辑。
混动技术的路径分野
针对长城汽车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打死不做增程”一事,长城总裁穆峰此前也做出过解释,穆峰表示“在选择动力技术路线的时候,针对于独挡混联和增程两个方向,长城内部做过很多次的激烈探讨”,最终长城汽车坚定地选择了插混路线,而非增程。
其实,无论是增程还是插混,本质上都是纯电动汽车完全取代燃油车之前的过渡产物。增程式汽车相比插混而言,有着更低的技术门槛,开发难度也相对较小,发动机也不用直接驱动车轮,缺点是在中高速场景中,由于增程的能量传递链路太长导致效率低下,从而带来效率和能量上的损失。
反观长城汽车的Hi4混联系统,在中高速场景可通过直驱缩短三分之二的传递路径,效率可以提升13%;在高速爬坡场景,具备挡位优势的开发系统,还可以通过挡位调节发动机的负荷效率,较增程再提升15%到20%。说得更直白点就是,插混要比增程更有技术含量,既然长城汽车已经有了Hi4,就没有必要再去开增程的倒车。
但是,更高的技术含量就意味着在可靠性上同样有着更大风险,没有传统变速箱的增程式动力系统不需要复杂的标定逻辑,且在城区行驶的体验也与纯电动汽车无异,无论是车企还是消费者都能够接受增程式汽车的短板和长处,这才是多数车企纷纷“叛变”做增程的本质。
差异化竞争的攻守道
长城之所以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打死也不做增程”,从表面上是在宣扬自身的战略规划,可背后的真实目的还是通过这样的营销手段来提升品牌声量。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长城对增程式的持续炮轰,已然超越单纯的技术讨论范畴。
从传播学视角解构,这场“技术洁癖”的公开表演,实质上是建立差异化认知的营销战役。当新势力将增程式动力包装为“没有续航焦虑的电动车”时,长城汽车用“不做技术妥协”强化与竞品的差异点,从而建立起认知优势。
结果也正如长城汽车想要看到的那样,在发布“拒做增程”的宣言后,网上对长城汽车的搜索量和讨论量迅速提升。但流量向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的市场现实,正在解构技术优越性的单向叙事,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话语权,成为长城必须解决的传播命题。
增程和插混之间的争论,背后所折射出的其实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集体焦虑。在电动化转型的十字路口,技术路线选择关乎企业生死,也没有企业敢断言自己手握终极答案。增程式动力的成功,本质也是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打击,以简单技术架构实现电动平权。长城押注的混动路线,则是希望通过技术纵深构建竞争壁垒,两种选择背后,是“用户思维”与“工程师思维”的终极碰撞。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长城多次强调不做增程,甚至“炮轰”增程,与其说是对增程式技术路线的傲慢与偏见,倒不如看作是对自身技术路线的极致捍卫。只不过长城汽车做法还是太过激进,坚守技术底线并没有错,但这不应该由自己去说,而是要让别人来说。当85后、90后成为购车主力,“够用就好”已经成为了务实需求,任凭你技术再怎么先进,也不会让消费者愿意为所谓的技术情怀买单。
26.59万元起,特斯拉全系降价,新势力看了头大!10月24日清晨醒来的第一则新闻,特斯拉又降价了。特斯拉官方宣布,中国大陆地区特斯拉在售 Model 3 及 Model Y 售价调整,调整后 Model 3 后驱版下调1.4万元,降至26.59万元,高性能版下调1.8万元,降至34.99万元。Model Y 后驱版下调2.8万元,降至28.89万元,长续航版本更是一口气下调3.7万元,降至35.79万元,高性能版下调2万元,降至39.79万元。 |
电池冻成冰块也能开,BJ60雷霆作为陆地“潜艇”硬核在哪?电池冻成冰块也能开,BJ60雷霆作为陆地“潜艇”硬核在哪? |
卖多少钱合适?凯迪拉克CT5小排量版申报,尾标25T最近,凯迪拉克的一组新车图片再度引发网友热议。此次凯迪拉克亮相车型为新款CT5,作为年度改款车型,凯迪拉克CT5并没有在外观上有所改变,而是新增了尾标为25T的新车型,预计将搭载1.5T发动机。此前,凯迪拉克CT4增加1.5T版本车型就引发了网友吐槽,而此次凯迪拉克CT5申报小排量版本,是意欲何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