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车标最近都被玩坏了,集果盘、餐盒、装逼等多重功能于一体,不由得感叹不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而是缺乏想象力让我无法摆脱贫穷。像我这样贫穷的人儿只能仰望高端玩家,但是有个小伙子却“不甘堕落”,立志在车标上玩出新花样——于是他就连续偷了十个奔驰车标……
能连续偷十个车标一方面说明小伙子“身手不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奔驰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代表了,对于奔驰来说或许是好事,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却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自从05年牵手了北京汽车之后,奔驰的小日子倒是过得越红火了。从2005年的1.6万台到2017的42万台销量,奔驰的背后是爆炸式的增长。奔驰能够在销量上奔小康,要归功于C级、GLA、GLC等车型的陆续国产化。可正因为步子迈得太大,奔驰质量给人感觉大不如从前。
质量?从召回上可见一斑
如何评价一个车企的质量是否可靠?召回就是其中的关键。打开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搜索“北京奔驰”或者“奔驰”,然后你就知道奔驰造了多少孽。北京奔驰从2014年到2017年之间,大大小小的召回次数大约有40余例(有记录的),四年时间里平均每个月最少召回一次。
2017年更是成为了奔驰的噩梦,可查的召回案例高达十余起,召回总量有143.54万辆,因2017年3月份的自燃风险而召回的车辆更是达到了39万辆。从A级到S级别,从门把手到三大件,基本上奔驰全系车型都沦陷了,幸免于难的车型屈数可指。
能召回这么多车,还说明奔驰有点良心;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奔驰的质量大不如前。尤其是国产之后,奔驰一味求快,从而忽略了车子本身的品控和质量方面的问题。
品控?在投诉上差强人意
奔驰的销量已经连续同比增长58个月了,随着而来的是奔驰与日俱增的投诉数量。豪车不改,品质不再。在来到中国的早期时代,奔驰并非以销量为第一目标,而且以纯粹的进口方式来逐渐打开中国的消费市场,因此奔驰的品控掌握得十分好;可后来的奔驰也向销量和利润妥协,销量和质量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根据车质网的数据表示,奔驰的投诉量累计已经达到了2400多条,其中北京奔驰(还有福建奔驰、进口奔驰)的投诉量就占到53%之多,而且这还是冰山一角的不完全统计。其中,奔驰E级、GLE等车系成为了投诉的重灾区,减震器断裂、轮胎鼓包和爆胎、转向系统故障、发动机异响、车身附件以及电器等问题都是众矢之的,并且大部分都是质保期内的新车。
豪华?在售后上拙劣上演
有这么多的问题,奔驰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在专门针对客户满意度研究的J.D.POWER(下称JDP)的“2017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中,JDP通过对拥有1-4年多达4万多奔驰车主进行了售后服务的多方面调研。
根据结果显示,在中国已有的11个一、二线豪华品牌中,售后成绩最好的前三名为奥迪、保时捷和路虎;出人意料的是,奔驰只排在了第6位,仅仅只达到了售后成绩的三星的平均水准,这和奔驰豪华大佬的身份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听说过奔驰的“保密协议”没?奔驰也喜欢耍小聪明,为了不让这么多的问题被公之于众,威逼利诱的迫使车主签下了所谓的“保密协议”。车主签了保密协议之后,相关的诉求一般都可以得到满足;如果不签,别说保修了,毛都没有;如果协议的一方一旦透露相关的信息就要向另一方支付所谓的“赔偿”。泱泱大厂,竟然用如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名声。
结语
国产化没有错,为了销量没有错,为了利润也没有错,但奔驰委曲求全从而降低了质量又是几个意思?毕竟,买到出现质量问题的奔驰车主,对豪华品牌的稳定品质打了大大的问号,而这些不幸遭遇质量问题的车主,也将可能影响到其他消费者购车,奔驰爆发式增长又能否持续。
理想汽车计划2024年销量反超BBA,到底是理想还是现实?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理想汽车成为了最得意的新势力品牌,创下了多个新纪录,解锁了单月销量破3万辆、4万辆、5万辆的成就,同时也成为了首家年销量突破30万辆的新势力品牌,以断崖式的领先领跑新势力阵营。 |
中国插电混动车价格看齐合资燃油车,相同价格下您选谁?中国品牌燃油车竞争不过合资燃油车,因为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中国品牌汽车可以通过新的技术,比如通过插电混动或者纯电动汽车弯道超车呢?完全可以!从价格来看,目前中国品牌的插电混动和纯电动汽车,价格已经看齐合资燃油车,甚至是合资豪华燃油车。 |
山火和高温退去,重庆硬男直女想越野,试驾坦克300有福利!坦克300定位于紧凑型硬派越野车,采用非承载式车身。为了配合硬派的定位,整体的造型风格也是简洁大方,刚毅中带着一丝细腻。新车方正的线条将车身姿态勾勒得四平八稳,外抛的粗壮轮眉则凸显了新车的越野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