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斯巴鲁凭借着一台VIVO进入中国市场,可惜的是这台“小公主”年销量仅仅1200辆左右,和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奥拓根本没有可比性。斯巴鲁被这么一折腾,也只得在2002年退市。
时隔两年之后,心有不甘的斯巴鲁再度卷土重来,可在这时的中国市场已经不再单纯了。斯巴鲁所带来的几款车型也一直不温不热,斯巴鲁也耍起了小脾气,消极的对待中国市场。整整14年过去了,斯巴鲁还在傲娇着。
消极的态度,单薄的产品一个外国车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14年过去了只有四款车(除去已经停售的),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我觉得斯巴鲁不是来卖车的,是来装逼的。
如果要评选在中国最懒的车企,斯巴鲁绝对能排上前三。斯巴鲁的车型不在少数,除去停产停售的车型还有MPV、中大型SUV、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共计十款——斯巴鲁本身的产品线比较齐全,但就是不引进,说斯巴鲁懒真的是一点洗白白的余地都没有。
而引入到中国的产品构成方式却是以“3+1(3 SUV+1 轿车)”,真是难为了以轿车闻名的斯巴鲁。SUV在中国市场当中的热火朝天诱惑得斯巴鲁垂涎三尺,所以在产品投放上,斯巴鲁没有将自己的轿车核心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反而以SUV来打头阵,扬短避长的斯巴鲁让人觉得些许无奈;同时,残缺不全的产品线,并没有给消费者留下太多的选择余地,如此一来,销量又怎么可能好的起来?
落子已输,国产化也不能拯救你
斯巴鲁没能国产化,实际上是被丰田坑得体无完肤的结果。早在04年的时候,丰田接手了因为经济危机而被通用公司所抛弃的斯巴鲁母公司(日本富士重工)股份。按照中国“外资车企最多有两家合资车企(丰田在华有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的政策,斯巴鲁也无法进行国产化。
不过在今年的两会和博鳌论坛上,放宽汽车行业外资持股限制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如果政策落实下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包容性将会大大提升。对于斯巴鲁来说,不是救命稻草而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在华落地生根的车企明显更有实力在这场博弈中夺得先机,斯巴鲁没有相关基础,注定要低人一等。
破罐子破摔,斯巴鲁大势已去
受限于政策外加被庞大集团绑架,斯巴鲁打算就这么破罐子破摔地走下去——在海外(美国)开疆扩土,在国内偃旗息鼓。在美国,2017年斯巴鲁斩获了14.4万辆的销量,凭此也达到了美国市场日系品牌中前五排名;在中国,2017年全年销量仅为3万辆,不及神车朗逸一个月的销量。
相比其他日系品牌在电视、网络上的普天盖地宣传,斯巴鲁在广告上的投入少的可怜,在官网上也只能看见一些零零散散的广告和拉力赛名次——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自嗨”。
斯巴鲁也存在着布局不均的问题,以四驱系统闻名的斯巴鲁对于天寒地冻的东北地区(经销商个数179,东北地区占比:10%)和道路条件恶劣的西部地区(7%)应该更有吸引力,但斯巴鲁却选择在沿海地区(20%)过多的部署。斯巴鲁就是这么把自己玩脱的。
结语
同为难兄难弟的铃木,在国内频繁传出“被退市”的谣言;相较于年销3万辆的斯巴鲁,铃木(年销8万辆)简直是舒服太多了。斯巴鲁在中国已经是百病缠身,即使关税下降,其咸鱼翻身的可能性也十分渺茫。那么斯巴鲁做好了和中国说再见的准备吗?
共赢Formula E Gen3赛车新时代日产汽车将“赋能”迈凯伦车队(2022年6月24日,横滨)日产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将与英国著名车队——迈凯伦车队(McLaren Racing)展开为期多年的技术合作,发挥日产汽车在电动技术领域的优势,为迈凯伦车队(McLaren Racing)的Gen3赛车提供电动动力总成的技术支持。 |
以高端乘用MPV产品,打造技术为基的“MPV世家”手握智能手机,5G极速上网,同时体验着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装备、移动终端的协同连通,如今生活在万物互联时代的用户,渴望触手可及的科技,对于“出行的移动空间”汽车更有着“智慧值”的高要求,而相比轿车和SUV车型,能够满足多人出行需求并且能容纳多样化智能设备的MPV也成为了“智能空间”的最佳载体。 |
携手500万幸福家庭,东风日产全新轩逸家族焕新上市扬帆起航17年,劈波斩浪500万。轩逸以坚若磐石的王者实力,成就了家轿市场不可撼动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