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红旗汽车的印象我们更多的停留在官车、国车领域,从1958年第一台红旗车试制成功到如今已近走过了60年的历史。这六十年算不上辉煌,甚至可以用坎坷来概括,但是红旗始终屹立不倒反而给了我们一丝感动。
抛开那些高谈阔论,不再讨论红旗的历史情节,今天我们只站在产品的角度去看待红旗汽车,从建国60周年时红旗汽车决心开始复兴,到今年1月人民大会堂发布新的品牌战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品牌系列,再到前几天红旗60周年庆典上的一系列活动,这一切无不显示了红旗汽车复兴战略全局。
红旗H5是目前红旗汽车在售车型中价格最亲民的一款B级轿车(厂商指导价:14.98-19.58万元),复兴路上出现的红旗H5究竟具备怎样的实力,与价格重叠较多的福特蒙迪欧相较量又是否具有抗衡实力。
外观:各有自己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红旗H5的外观,全新设计理念引领下,一改以往沉稳、端庄的风格追求,更多的是时尚、年轻,抓住年轻消费者这个主要市场,红旗汽车这一点值得点赞。
与福特蒙迪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夸张的进气格栅,也正是因为这一设计,使得两车都有着较高的辨识度,总体来说红旗H5整体外观棱角分明,加上溜背造型更显激进风格;相比较来说福特蒙迪欧整体外观更加圆润,车身线条也以平顺为主,所以风格则倾向沉稳。
内饰:红旗内饰更显细腻
蒙迪欧内饰设计在市场上一直不怎么被看好,设计简单且塑料感极强是消费者吐槽的焦点,除了其电子旋钮式换挡器,其他并无多少亮点可言。
得益于全新的设计理念,红旗H5的内饰设计可圈可点,全液晶仪表以及悬浮中控大屏显得其科技感十足,贯穿中控的仿桃木饰板也是其亮点之一,大面积的软性材料包裹使其整体品质得到提升。
自主品牌的内饰设计以及用料一直以来都是强于合资品牌汽车,红旗H5相较于蒙迪欧更具有优势的内饰品质也是意料中的事。
空间:两者空间表现相当
红旗H5长宽高轴距分别为:4945*1845*1470*2875mm,蒙迪欧长宽高轴距分别为:4873*1852*1470*2850mm,红旗H5相比蒙迪欧稍长的车长和轴距,也使得其后排空间在感受上更宽敞。
总体来说,后排地板中部不同程度的隆起使得坐在中间的乘客舒适性有所降低,两车在空间表现上都是处于够用水平,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中游水平。
配置:红旗H5略显优势
红旗H5 2018款 30TD 智联御动版厂商指导价19.58万元(目前在重庆地区没有优惠),蒙迪欧 2018款 ECOB00ST 200 豪华型厂商指导价22.68万(重庆地区终端价格为:20.48万元),两款车型价格相仿,可比性较强。
安全配置方面,两车安全配置都很丰富,前排侧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帘都有配置,蒙迪欧比红旗H5多出了膝部气囊,少了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另外,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入位、自动驻车等辅助操作配置也是蒙迪欧这个级别配置车型没有的。
其他配置方面,红旗H5装配的全景天窗、副驾驶座老板键、电动座椅记忆、后排座椅座椅加热、前排座椅通风、手机映射互联、后视镜记忆都是多出的,而蒙迪欧装配的转向头灯、远程启动都是红旗H5没有的。
动力:蒙迪欧优势明显
红旗H5全系车型都只搭载了一台1.8T发动机,而福特蒙迪欧则有1.5T、2.0T高低功率可供选择,并且蒙迪欧1.5T发动机参数已经与红旗H5相当,更别说与其2.0T发动机比较。
编后语
经过一番对比,全新定义的红旗H5亮点颇多,新的设计理念支持下其外观内饰风格都有着质的改变,外观与蒙迪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内饰更是秒杀蒙迪欧;两者车身尺寸不相上下,空间表现差距微小;走豪车路线的红旗H5在配置水平上高出蒙迪欧不少;两者比较,红旗H5仅有的一款1.8发动机相比蒙迪欧1.5T、2.0T高低功率发动机在选择多样性上不占优势。
总体来说,红旗H5作为红旗汽车旗下在售价格最亲民的一款车型,其在外观、内饰以及配置水平上与合资B级车蒙迪欧相比都具有抗衡实力,并且有些项目还处领先水平,只是在动力上,红旗H5比蒙迪欧略显不足,但完全够用了。
买车需谨慎,这些品牌或撑不过三年,车市淘汰赛已加速到来从销量表现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仅在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就达到了411.3万辆,同比大增33.2%,远超乘用车市场整体增幅。但从中也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比增速已经放缓,这也就意味着该市场的竞争在今年变得更加激烈,新一轮淘汰赛已经到来。 |
哈弗F5会引发国产紧凑型SUV新一轮指导价下探吗?作为哈弗H6的孪生兄弟车型F5最近正式以10-12.8万元上市,推出4款车型都是搭载1.5T发动机且全系配备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无手动挡车型。可谓是中国品牌紧凑型SUV里10万元级别最具指导价竞争力的车型,哈弗F5与哈弗H6同样的轴距和底盘,一个主打中庸大众化消费者市场,一个主打个性90后消费者市场。如此价格或许会引发2019年国内中国品牌紧凑型SUV官方指导价的下探。 |
网传奇瑞欲收购玛莎拉蒂,能否复刻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不仅国内市场份额在持续增长,更有一批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将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纳入麾下,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同时也提高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