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行业惯例,一般将10万元左右的区间叫做走量价区,进入这一市场的车型是为满足用户基本需求,尽管近年来10万元产品标配率也有所提升,但还难以享受到领先的科技配置和动力总成等;而10—20万元是传统的主流价区,不仅是合资品牌在此深耕细则,近年来,势头强劲的中国品牌也基本在这一价位站位脚跟,但走线略微向下,大部分产品维系在15万及以内区间。
随着消费升级不断强化,用户对车型空间、动力以及定位有更高需求后,20万元以上的价位对于主流汽车品牌,包括大众、丰田、本田在内的合资品牌,吉利、荣威、传祺在内的自主品牌来说,20万元以上的区间已经成为关系未来成败的战略区间。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中型SUV(包涵大五座以及七座SUV)。
当然,各车企的市场嗅觉自然无需质疑,不少品牌都已经推出中型SUV来抢占市场先机,但从产品投放和市场选择来看,各品牌的节奏还处于参差不齐,个中有异的态势。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企业们为了趟上消费升级的趋势,在中型SUV领域做了哪些努力?
来得早还来得巧
代表企业、车型:丰田(汉兰达)、福特(锐界)
提到中型SUV的翘楚,自然少不了提到汉兰达和锐界,这两台车在上半年分别有47087辆和35053辆的成绩,并且每月销量及其稳定。到如今来看,两台车从进入市场时间、产品层面价值都被很多后来者当做标杆。
在它们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在原有优势下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做了提升,例如汉兰达换装2.0T发动机,锐界以国产模式销售,大幅调低售价,这些都是它们竞争力的体现。
延续品牌双车战略
代表企业、车型:大众(途观L、TAYRON)、本田(UR-V、冠道)
从上市时间来看,这几台车其实都是相对较晚的,别说跟汉兰达比,也要晚于楼兰、昂科威等核心合资竞品,但大众和本田的打法依然是延续南北大众在轿车市场、东本广本在小型SUV的双车战略。
上汽大众推出途观L后,一汽-大众也将在下半年带来首台中型SUV——TAYRON;东风本田有UR-V,广汽本田也有冠道。暂且不讨论这些始终会存在的自相残杀,但双车战略有利于吸引销量朝着同品牌聚焦,也有利于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吸引力的提升。
一枝独秀型
代表企业、车型:别克(昂科威)
近年来,昂科威尽管荣誉参半,但销量却一直十分稳健。上市之初,因为有1.5T车型大幅降低售价以及高颜值、内饰具有豪华感等优势,一直备受消费者欢迎;同时,它在质量层面却又经常爆发出断轴、双离合变速器异响等诸多问题;上半年11万辆的成绩已经算十分不错了。
尤其是,别克SUV如昂科拉和昂科雷市场销量惨淡,且今年别克面临英朗、威朗等产品销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更加凸显了昂科威一枝独秀的表现。
凑热闹型
代表企业、车型:斯柯达(科迪亚克)、起亚(KX7)
提到科迪亚克、起亚KX7以及现代胜达,这些车型的时候你脑海中是否需要想两秒才能想起它们的样子?相较而言,科迪亚克上半年2.7万台的销量还算看得过去,而起亚和现代推出的中型SUV基本处于卖不动的状态。单一车型的表现实则体现出各自品牌的地位,但市场需求仍在,竞争也是车企的天性,推出中型SUV也有完善产品布局的要求,只不过其表现只能凑个热闹而已。
写在最后:
消费已经升级之后的中型SUV细分市场,根据这些车企投放产品的市场销量来看,更能生动的反映出这些品牌在国内的不同吸引力。大众和本田在华布局相对较晚,但得益于体系能力的优势,也能延续它们在轿车市场的传统打法;斯柯达、起亚、现代等品牌从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却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与缺乏产品力无不相关。中型SUV市场对于厂家来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产品表现如何,将会决定品牌形象和价值未来的走势。
比亚迪技术也没能给丰田魔力,大降价的bZ4X真的不香吗?丰田的油车很省油,发动机也皮实耐用,而发明轻混的丰田,自普锐斯推出后也备受全球人喜欢,至今丰田的混动在国内也卖得不错,但擅长制造轻混的丰田,推出的插电混动车型却卖不动,而制造的电车销量比插混销量还差,最终导致终端经销商大幅降价。就拿南北丰田的bZ4X来说,起价都是19.98万元,定位中型SUV,与造车新势力等国产品牌电动汽车指导价接近,但依然卖不动,为何? |
舒适、静谧是骨子里的DNA,是东风日产天籁销量逆市上涨的原因?进入2022年,受到疫情反复、缺芯和上游原材料上涨等因素,整个国内车市已经呈现出下滑态势。但是各家车企之间的竞争却变得更加“内卷”,比如在传统合资车企中,新一轮中高级车的竞争已经再次点燃,尤其是能够在大环境不好的状态下,做到销量逆市上涨的车型,必然是有两把刷子。 |
1-6月销量突破110万辆,长安汽车实力领航,提振汽车消费信心7月8日,长安汽车发布2022年1-6月销量快报,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10万辆,6月销量207430辆,环比劲增37.3%,提振了汽车消费市场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