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轩逸电动版正式以15.9万元和16.60万元价格上市,在轩逸传统燃油版车型上推出的轩逸电动汽车理论续航338公里,购车时还能免除购置税,只需要购买保险即可。然而,购买2018款轩逸燃油车售价在9.98-15.90万元(目前经销商优惠不少),购车时还需要缴纳1万元的购置税。买同一款车的电动车好呢,还是购买传统燃油车好?
 
上牌价相同但电动汽车依然不便
两款车的内外造型几乎一样,只是电动车多了一些电动车的标识和充电装备。在价格方面,轩逸电动版补贴后上牌价16万元左右,轩逸燃油车目前在重庆等地旗舰型有2.8万元的优惠,终端售价在7.18万元至13.40万元,购买时缴纳购置税和商业险,上牌价在8.36万元至15.24万元,购买轩逸纯电比老款轩逸会贵最少1万元。
 
在内外造型几乎一样,并且两款车的驾乘空间和后备箱大小也几乎一样,那两款车究竟买谁呢?燃油车没油时可以加油,而购买电动车总有续航的焦虑,以及充电不方便的时候。
 
尽管轩逸电动版续航338公里,120公里时速在高速上行驶,可能也就150公里的续航就没电了,购买轩逸电动版作为城市短途代步出行工具更适合。可是,购车之后不可能一直在城里用车,难免跑长途和郊游。
轩逸电动版比燃油版加速快且驾驶更稳
在通过性方面,轩逸燃油车空车底盘高至160毫米,而轩逸电动车底盘加装了电池之后底盘高度只有136毫米,轩逸电动版由于电池高达1520千克,比轩逸燃油车沉了340千克。轩逸电动车的底盘驾驶起来由于更沉,更有驾驶质感。
 
轩逸燃油版加满一箱油,根据不同路况下可能行驶里程不一定,但不用担心没油了,因为加油方便。在驾驶性能方面,电动汽车提速无疑更快,但轩逸电动车最高时速也只有144公里每小时,而轩逸燃油车则有182公里每小时。虽然轩逸燃油车搭载1.6L发动机输出91千瓦和153牛米不及轩逸电动车输出80千瓦和254牛米。
轩逸电动版配置更高每公里使用成本低2毛
底盘等都是一样的情况下,轩逸燃油版和电动版都是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和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挂。轩逸电动版比燃油版旗舰型多了ESP车身稳定系统、前侧气囊、侧安全气帘、胎压监测、车道保持、并线辅助、主动刹车、上坡辅助,倒车视频影像、LED大灯和日间行车灯、后视镜加热、多功能方向盘、方向盘加热、空气净化、座椅加热等少数配置,无疑轩逸电动版的配置更丰富。

 
在使用成本方面,轩逸燃油车在市区代步5毛钱左右一公里能跑下来,而轩逸电动版百公里耗电13.8度电,如果都使用快充充电的价格是2元每度电,100公里耗电的电费是28元钱,每公里的费用0.28元,与烧油每公里5毛来说,相差2毛钱,差别不大,但不用担心没电了没法开车。
 
写在最后
同样的造型、内饰、底盘等,轩逸燃油车和电动车究竟选谁?轩逸电动车的使用成本每公里少2毛钱,使用家里充电桩充电每公里更是低至8分钱,行驶10万公里最多也就2万元电费,但会担心续航里程,并且跑高速120公里时速行驶可能让续航打五折。
 
购买轩逸纯电低配和购买轩逸燃油高配相差1万元的上牌价,而购买轩逸燃油最低配却相差8万元,8万元烧油够用几年了。尽管电动车使用成本更低,但目前续航里程限制和充电制约,还是情愿购买燃油车。如果都是购买轩逸燃油顶配车,建议购买轩逸纯电了,因为价格相当的情况下,后期用车成本更低。如果购买轩逸燃油版低配的车,还是别考虑纯电版了,因为可以贵出一辆手动挡乞丐版车了。
										什么原因致北京现代7月跌入10年最低谷?据统计,北京现代在7月总计批发销售30018辆车,该销量是北京现代自2008年12月2.78万辆月销量后历史最低月销量。北京现代7月全系车型断崖下滑,只剩下领动一款车月销量过万辆,甚至月销量几十辆的车型都有,而轿车也是同样遭遇下滑。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北京现代销量回暖遥遥无期?  | 
								
										宽体轻客行业第一!上汽大通MAXUS 轻客1月热销5,273台,颠覆市场竞争格局虎虎生威,强势开局!宽体轻客行业的竞争格局在虎年开局被打破,上汽大通MAXUS以远超行业同侪的绝对优势夺得第一!1月销量达5,273 台,同比劲增13%,强势收获虎年开局销量冠军。这也是继2021年持续蝉联单品牌销冠以及行业增速最快品牌后的再次突破。值得一提的是,1月上汽大通MAXUS宽体轻客在各地市场全面开花,无锡、徐州、郑州、常州、嘉兴等全国30多个重点城市稳居宽体轻客销售排行榜冠军,国内整体市占率近40%,这就意味着几乎每卖出5台宽体轻客,就有2台是上汽大通MAXUS。  | 
								
										深蓝汽车发布4款新车预告图,更是要加入硬派越野争夺战?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89.4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增长8.7%;1-6月份累计销量952.4万辆,同比增长2.7%。与此同时, 6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为66.5万辆,同比增长25.2%,环比增长14.7%;累计销量为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