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汽大众,曾经无疑是众多车企的“标杆”,朗逸、帕萨特、途观都是现象级产品,单一车型销量甚至比很多车企总销量还高,同时上汽大众还是国内首家年销量破200万辆的车企。
经历过巅峰之后的上汽大众,在近几年中的销量表现却不断下滑,4月份更是仅售出了30008辆新车,还不及巅峰时期朗逸的单月销量,同比暴跌72.3%,作为主流合资品牌车企中的佼佼者,这个销量数据和同比下滑幅度,均比较少见。
疫情是销量暴跌主因
从各大车企给出的销量数据显示,在4月份除了比亚迪外,主流车企销量无一不是呈下滑态势,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国内车市整体环境不容乐观。
上海作为上汽集团的老巢,更是深受疫情管控影响。自3月份开始,疫情就席卷上海,工厂停工、减产、供应链短缺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了上汽大众的产能。
数据显示,上汽大众在4月份的产能仅为27307辆,同比跌幅超75%,产能跟不上,销量自然也就好不到哪儿去。此外,上海疫情影响的不仅仅只有上汽大众,作为国际一流的大都市,上海集聚了安波福、博世、采埃孚、宁德时代、地平线等100余家汽车供应链企业,涵盖发动机、动力电池、芯片、车身内外饰等领域,直接影响到了全国汽车市场。
上汽集团预计,从5月中旬开始,进入上海两批次复工复产“白名单”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率将超过80%。在供应链和物流运输趋于平稳的前提下,上汽集团在5月下旬就能恢复到正常产能。随着上海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可以预见的是,上汽大众销量将在5月份迎来环比大幅增长,最快在6月份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质量问题才是内核
疫情只能影响上汽大众近几个月的销量,而销量下滑的本质还是上汽大众自身的问题。经历过2018年的巅峰之后,上汽大众销量都在逐年降低,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车市整体环境增幅放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2019年底的帕萨特事件,直接将上汽大众打入冷宫,直到现在上汽大众都还未走出阴霾。
外界都戏称,中保研将上汽大众的遮羞布撕得粉碎。虽然上汽大众后续再次将帕萨特送去中汽协“补考”,成绩也不出意料的是五星好评,但完全没有打消外界对帕萨特的质疑。
实际上,让帕萨特创下中保研碰撞测试最差纪录的原因,还是上汽大众为节省成本偷工减料的结果。除了帕萨特外,上汽大众旗下多款明星车型也存在减配,比如国产途观L减配了低配侧气帘,也减配了车身热成型钢的用量。
减配也就意味着利润的增加,从数据上看也是如此。根据2021年上汽集团财报显示,2021年度上汽大众营业总收入为1592.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101.86亿元,在上汽集团占比高达41%,是上汽集团最大的利润奶牛。看到这里不禁想问,作为上汽集团的“利润奶牛”,上汽大众在成本控制的路上究竟要走多远?
新车不尽人意,上汽大众路在何方?
在以往,当车企遇到负面问题时,通常都会在第一时间道歉并给出解决方案,后续再推出改款或换代车型,以此来将影响降到最低。显然,上汽大众在对帕萨特事件的道歉和解决方式上,做得并不漂亮。而在推车的新车型呢?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在近两年中,上汽大众对轿车矩阵进行了不小的升级换代,中期改款帕萨特、全新一代凌渡L等都先后上市,收获了不少热度,但在具体的销量反馈上却不尽人意。
就以全新一代凌渡L为例,新车的亮点其实就三个,一是在外观上的改变,采用了全新设计,拒绝套娃脸;二是将轴距进一步拉长,空间变得更宽敞;最后就是无框车门的设计,可以吸引到不少年轻用户,但15.09万元的起售价,又让人很难感受到上汽大众的诚意。
不出意料的凌渡L在上市后的首个完整月上险量仅为1816辆,而中期改款帕萨特的表现也好不到哪儿去,还不足巅峰时期的一半。在短时间内,上汽大众几乎没有重回巅峰的可能。
写在最后:
疫情对上汽大众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对上汽大众而言,销量逐年降低的主因还是出现在品控上。如果上汽大众还是像以前那样对中国消费者毫无诚意,中国消费者就注定不再惯着,毕竟现在自主品牌做得也不差,购车的选择性可太多了。
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站台,阿维塔11卖什么价格更合适呢?长安深蓝汽车SL03上市以来,深受国内消费者喜欢,有关数据显示,深蓝SL03上市仅仅33分钟便交出了破万的订单数量,火爆程度令人咋舌。不过深蓝之后,与长安汽车相关的另一台电动汽车也即将浮出水面,阿维塔11即将于8月8日正式上市。 |
为何雷克萨斯LS卖不过奥迪A8、宝马7系和S级?近日,雷克萨斯旗舰车型LS以90-130万元的预售价开启上市模式,其价格与国内宝马7系和奔驰S级垄断的国内豪华大型车相当甚至起价更高,雷克萨斯LS何来实力叫板奥迪A8L、宝马7系和奔驰S级?为何国内豪华大型车市场,雷克萨斯LS根本卖不过对手? |
聚焦315∣广汽丰田bZ4X紧急召回,为何被质疑避重就轻?在合资车中,丰田一直都是以省油耐用著称,这也铸就了一大批丰田的忠实粉丝,购买丰田车的用户看中的也正是丰田的高口碑。但是,近年来丰田在国内的口碑却越来越差强人意,除了减配这样的常规操作外,在品控上更是投诉不断,特别是丰田新能源汽车,更是被诟病的重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