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4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仅为104.3万辆,同比暴跌34%,创下了国内车市有史以来最大跌幅,单月销量破10万辆的车企更是只有比亚迪在苦苦支撑。
从明面上看,汽车市场受疫情管控影响,很多汽车零部件都是产自上海和沈阳,而上海更是本轮疫情最严重的城市,导致汽车产业链生产停滞,从而影响到了全国汽车市场。但是,4月国内车市销量下滑严重,真仅仅是疫情影响吗?
新能源市场表现强势,卖不动的只是燃油车
虽然国内车市进入2022年以来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依旧强势。
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达到了28.2万辆,同比大增78.5%。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面临着补贴下坡和原材料上涨的双重压力,还能有如此强势表现,足以说明问题。
新能源汽车和国内整体车市大环境两个截然相反的表现,也进一步证明了,国内车市不景气的仅仅是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发展已不可逆。
就以比亚迪为例,在3月份比亚迪正式关闭了燃油车生产线,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停产燃油车的汽车品牌,可在4月份依旧交出了超10万辆的销量成绩,成为新任销量冠军。反观曾经的燃油车霸主,销量无一不是同比大幅下滑,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取代燃油车地位。
燃油车用车成本增加是主因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相比,除了排放零污染外,在用车成本上也有不小优势。首先就是购置税,早些年国家推出的汽车下乡政策就是下调了购置税,汽车购置税也直接影响到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进入2022年以来,国内油价的不断上涨,让燃油车的用车成本陡增,95号汽油更是突破了9元大关,直接劝退了不少购买燃油车的车主。都说现在的车是买得起养不起,正常家用车养车成本主要就是集中在停车费、燃油费以及车险费方面,其中燃油费和停车费占了大头,而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远低于燃油车所消耗的燃油。
更重要的是,在限牌城市新能源汽车不限号,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很多人都是有条件买车,但没运气摇到号,甚至还要花高价买车牌。为此挂绿牌的新能源汽车就成了这部分消费者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加上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新能源汽车所谓的短板在一线城市并不存在。
疫情持续,消费者购买力降低
虽然不少车企都将疫情作为销量大跌的借口,其实疫情对国内车市的影响也不小,甚至不仅仅是汽车行业,各行各业也是如此。要知道,因为疫情原因,很多行业都不得不停业休整,少数没有停业的一些实体经济,比如餐饮业、娱乐业、酒店行业,不仅要面临人流骤减的问题,还需要应对高昂的房租、水电、人员开支成本等。总之,老百姓口袋里没钱,买车这种无关生活存亡的事情延后再进行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车对很多年轻人的吸引力已经不再像前几年那么大,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自己驾车出门倒不如打车来得实在,既不用辛苦找停车位也不用被堵车弄得精疲力竭,更重要的是打车成本远低于买车成本。
最后,整个汽车大市场已趋近饱和的问题。事实上,自2018年开始,国内车市就已经开始出现下滑态势,只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外界忽视了国内汽车市场面临的大环境。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趋近饱和,汽车市场短期内难以再实现较大增长。
写在最后:
虽然疫情让国内大多数车企销量不尽人意,但销量大跌的主要原因还是车市结构的转变,在这个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阶段,只有发展新能源或许才是汽车厂家的唯一出路,比亚迪就是个例子。
明锐劣质刹车片和设计缺陷致刹车异响有隐患汽车工业发展至今无论是厂家本身,还是相关管理质检机构都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消费者的足够权益。如果说几十年前汽车质量问题较多是由于质量管控缺陷所造成,那么如今生产的汽车仍然质量问题频发,那肯定就是厂家对于产品质量问题的有意疏漏。 |
在汽车行业的这一领域,美媒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是唯一赢家实话讲,在汽车领域,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处于落后水平的,直到全球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之后,中国汽车才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的馈赠,让中国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连美媒都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没有中国,世界能造出电动汽车电池吗?” |
F5和F7亮相!哈弗F系如何从潮品发展成潮牌?一款为年轻族群打造的潮品车款,需要在设计语言、产品功能、沟通的生活主张上贯穿年轻化基因,从目前哈弗公布出来的 F 系品牌主张上看,F 系确实为年轻人而来,哈弗智能潮品全新F系发布会作为全新品牌首次亮相,哈弗能带给消费者怎样的潮流体验与智能感知,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