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多数人对国产的第一印象就是便宜,其实这也是曾经不可否认的事实。毕竟以前所有自主品牌都是“众泰”,要技术没技术,要实力没实力,只能靠着模仿和逆向研发他人产品,“廉价”也就成了自主品牌挥之不去的标签。
即便是放在现在,国产车售价一旦超过了15万元,就基本上没有市场,更多的人只会认可15万元以内的国产车,而在15万元以上市场,合资车仍是主流。当然了,像长城坦克300、坦克500这样走另类路线的国产车除外。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廉价”的标签就不复存在了。
“国货”越卖越贵,动辄20万元以上
不同于燃油车卖价到15万元以上就不被市场认可,在新能源市场,国产车似乎在价格上越卖越贵,从低至3.28元起售的宏光MINI EV,到顶配售价高达80万元的高合HiPhi X,几乎都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身影。
更离谱的是,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并未传统汽车品牌,更多的是造车新势力在推波助澜,小鹏、理想、蔚来、智己、岚图、高合等一众新势力品牌旗下车型一个比一个贵。即便像是零跑、哪吒这样的二线新势力车企,也正在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就比如7月31日上市的哪吒S,其纯电车型起售价就已经来到了24.58万元,顶配车型定价更是超过了30万元。
在传统车企这边,长安、吉利近年来也开始不断冲击高端市场,就比如长安旗下的阿维塔品牌,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都是其向高端发起冲击的标志。反观在新能源市场更有实力的比亚迪,在冲击高端的路上则要稳健得多,主打车型依旧是20万元以内市场,即便是比亚迪汉和比亚迪海豹,售价也主要是集中在30万元以内。
从市场表现来看,尽管自主新能源汽车越卖越贵,有不少车型售价都在20万元以上,但并没有受到像燃油车一样的遭遇,甚至在销量上的表现还要好过于同级别合资新能源汽车,这也充分证实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
新能源汽车定价高的原因
从价格层面看,尽管有补贴的加持,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贵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何自主新能源汽车定价在20万元以上仍畅销,燃油车一旦售价超过15万元就难以走量的原因之一。
新能源汽车定价高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所致,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变化就在动力系统上,而燃油车三大件的成本远低于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就比如燃油车中最贵的发动机,成本通常也只是占整车价格的10%左右,而变速箱大多数都不会超过1万元,国产双离合变速箱成本价更是只有两三千元。
反观新能源汽车这边的电池、电机和电控,光电池成本就占整车成本的40%-60%。至于现在很火的插电混动汽车,虽然电池带电量一般只有10-20度,但由于既有电池、电机、电控,又有发动机,导致整套动力系统更为复杂,成本也就不会低了。
以比亚迪秦Pro为例,在比亚迪停售燃油车之前,秦Pro燃油版的售价区间仅为7.98-11.59万元,而秦Pro插电混动版车型的售价区间就达到了13.69-20.49万元,纯电版车型售价区间更是高达16.99-19.99万元。很明显,尽管主要是在动力系统上有区别,但三者之间的售价却有着很大差距。
写在最后:
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一直都是所有自主品牌的夙愿。但在燃油车市场,自主品牌在短时间内几乎没有超越合资车的可能,只能尽可能的跟上。但在新能源领域,合资新能源汽车与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可比性,更多人买新能源汽车首先想到的就是自主品牌,绝非合资车。在品牌影响力和核心技术上,自主新能源品牌都要比合资品牌更出色,进入高端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22万元起预售,丰田纯电SUV来了,能敲开新能源市场的大门吗?在国内汽车市场,电气化的大潮已然不可阻挡,但比起各种新势力以及自主品牌的弯道超车,传统汽车品牌似乎进展缓慢。继大众汽车ID系列亮相近一年,本田才正式推出首款正向研发的电动汽车,最近,丰田也交出了自己的新能源答卷,一汽丰田与广汽丰田同步开启了全新纯电SUV车型bZ4X的预售工作,22-30万元,丰田的纯电SUV真的有市场吗? |
史上最便宜路虎发现4不足5万元就能撼动宝骏510吗?五万块钱买“路虎发现4”?看似异想天开,但实际上自主品牌中却有一家车企做到了——那就是长安欧尚旗下的X70A车型。虽然在这款车身上我们看到了和路虎发现极为相似的元素,但对于长安欧尚来说,欧尚X70A却是一种“宜家宜商”的设计选择。 |
狂砸56亿欧元就造了个换壳大众?换标也不能改变斯柯达的衰败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近两年中有不少车企都换装了全新的Logo,在这之中有我们熟知的大众,也有起亚这样的三线合资品牌,同时也有比亚迪、奔腾在内的自主品牌,新一轮的换标潮已然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