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游家是谁,很多人和编辑一样,可能开始都是一头雾水,车型介绍时又来自大乘汽车。提及大乘汽车,可能部分人知道,编辑曾经参观过大乘汽车,大乘汽车由吴潇创立的全新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没多久,在2020年开始金坛工厂就因经营困难陷入停工停产的境地。缺乏造车资质的新势力自游家,最后选择了大乘汽车。
造电瓶车的小牛造出电动汽车自驾游NV比新势力卖得便宜
自游家又是谁?它是牛创新能源旗下品牌,由小牛电动车创始人李一男创立,小牛电动车就是电瓶车而已,在2019年收购了大乘汽车的常州金坛生产基地,并租下了大乘汽车在常州的汽车产业园。
自游家与大乘汽车展有深度合作,共同研发量产产品,而大乘汽车的研发、生产和制造工艺等能力,到底有多强?如果强,大乘汽车也不至于最终停产而官司缠身。据统计,江西大乘汽车有限公司涉及司法案件186起,被执行总金额2.2亿元。官司缠身的大乘汽车,让自游家找了如此一个合作伙伴,推出的首款中大型SUV自游家NV能有市场吗?
推出三款车型的自游家NV纯电版售价27.88万元和31.88万元,还有一款增程版售价28.88万元,三款车的价格到底贵不贵?没有对比就没伤害。同样定位增程中大型SUV的理想L7、岚图FREE和问界M7起价分别为33.98万元、31.36万元和31.98万元,都比自游家NV卖得贵!
自游家NV纯电版续航不及南北大众ID.6
从知名度和知晓度来看,自游家NV远不及理想、岚图和问界,但从南北大众推出的ID.6系列来看,同样定位中大型SUV的ID.6起价才25万元出头,而自游家NV纯电版比大众ID.6系列贵了2.5万元左右,自游家NV入门车型CLTC工况下续航440公里,还没入门车型都续航460公里的南北大众ID.6系列长,论品牌知名度和渠道,自游家NV根本不是ID.6的对手。
尽管南北大众ID.6系列销量不及理想ONE等车型,但比岚图FREE销量高了不少,特别是一汽-大众ID.6 CROZZ,如今月销量维持在3000辆以上,而卖得比南北大众ID.6系列还贵的自游家NV,受制于渠道甚少,且知名度极低,未来又能卖出去多少车?还是落得个和大乘汽车一样的命运?
5座自游家实用性不及6/7座大众ID.6且贵2万多元
自游家NV的最大对手就是南北大众ID.6系列,尽管自游家NV的长宽高都在ID.6系列之上,但轴距比南北大众ID.6系列短了55毫米,其实看上去没有大众ID.6系列大气,并且南北大众ID.6系列全系采用6座和7座设计,比全系只有大5座设计的自游家NV实用性更高。
车身重量和南北大众ID.6相近的自游家NV,5座设计的最大亮点是后备箱大,最小都有788L行李箱容积是亮点,并且全系采用双电机四驱设计,而南北大众ID.6系列四驱车型则售价高达33万元以上,并且自游家NV还有增程式车型可选,且增程版也是四驱设计。知名度和渠道不够的自游家NV,全系拿四驱和丰富配置才凑,就能提升竞争力吗?不一定!
中国杂牌车多您敢买吗?停产后您配件都买不到!
如今,造车新势力已经多得让从事汽车传媒近二十年的编辑都不认识。如果您听说过威马、蔚来、小鹏、车和家、金康、前途、云度、合众、华人运通和零跑等汽车品牌,但长江、万向、和乐视、国金、猛狮科技、速达、敏安、博郡、奈特律、银隆、游侠、正道、赛麟、太行、国能、国机智骏、帝亚一维、绿驰、多氟多、风翔、杉杉、泰克鲁斯腾、奇点、电咖、拜腾、开云、自游家等品牌吗?
如此多的杂牌汽车,多一个自游家也不多,这样的造车新势力的车您敢买吗?有可能您买了没多久就倒闭了,到时候配件都买不到!卖二手车又没人要!大乘汽车在传统燃油车造车阵营里昙花一现,而造电瓶汽车的小牛电动车,与有造车资质但没任何技术实力且停产的大乘汽车合作,这样的队友组合,又能给自游家带来什么?小牛电动车有名还是大乘汽车更有名?
现代汽车集团“HTWO广州”工厂即将竣工投产 多方合作构建氢能产业链近日,现代汽车集团在“HTWO广州”工厂举办的“启新·同行—现代印象系列分享会”活动完美落幕。现代汽车集团向大家展示了集团最新的品牌动态与在华的氢能事业发展动向,并邀请到访嘉宾一同参观现代汽车集团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展示了现代汽车集团在氢能领域全球顶尖的技术实力和制造水平。 |
加速猛,转弯稳,哪吒S的运动级底盘到底藏有哪些黑科技?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现代消费者购车时,除了看重车辆外观是否“好看”、智能功能是否“好用”,也开始关注是否“好开”、“好玩”。这种“好玩”既包括座舱功能带来的交互乐趣,也包括车辆操控性能提升带来的驾驶乐趣。抛开电动汽车的动力不谈,与车辆操控性能关系最大的便是底盘了。 |
开工第一天就宣布停工停产六个月,高合汽车必是下一个威马?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来到了历史最高点,全年销售新能源汽车774万辆,同比大增36.3%,占全年乘用车汽车销量的35.6%。按照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预判,2024年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将超过50%,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则将达到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