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部分品牌销量出炉,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自主品牌集体走强的同时,日系品牌正在经历丢城失地的阵痛。数据显示,11月份两田一产销量都有着大幅下滑。丰田汽车11月份交付新车14.4万辆,同比下滑18.4%,尤其是一汽丰田,销量跌幅在两成以上。本田汽车在11月份交付新车78126辆,同比下滑了42.8%;日产跌幅更大,单月交付47983辆,同比跌52.5%。同时,比亚迪则是大有一个顶仨的趋势,日系三强叠加销量只险胜比亚迪。
随着日系三强的集体弱势,日系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的渗透率进一步下跌,18.7%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是近年来的最低值。对于销量下滑,日系三强将问题指向了疫情因素:受疫情影响,丰田部分店铺暂停营业,本田汽车部分工厂因疫情和零部件短缺,不得不短暂停产,日产也深受影响。但疫情因素真的能站得住脚吗,同样是传统车企的比亚迪为什么依旧强势呢?
首先,疫情确实是影响日系品牌销量下滑的重要因素,不同于比亚迪自有的供应商渠道,两田一产的零部件供应商依赖全国各地,封控确实加大了他们的不可控因素。此外,当前日系品牌的营销也很大程度上依赖终端经销商渠道,一旦经销商有异常,销量下滑是不可避免的。
但这显然不是根本因素,自主品牌概念的强势崛起,让日系品牌陷入两难境地。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电动汽车成为了降低出行成本的利器,同时自主品牌概念也深入人心,国产燃油汽车成为了间接获利者,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燃油车之间,日系品牌夹缝中艰难前行。此外,日系品牌仍停留在求稳的心态中,产品投放不够激进,车型产品力过于保守,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相悖。
写在最后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明年日系品牌发展或许会有所好转。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国补滑坡,涨价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有利于汽车产销体系的恢复;最后,国际原油行情震荡下跌,油价有望进一步下调,能够进一步刺激燃油车的复苏。但日系车最关键的症结在于错过了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风口,产品上的亡羊补牢难以弥补消费者认知上的差异,当电气化大趋势下,大家普遍认可自主品牌时,日系车何去何从,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汽车经销商频频暴雷,消费者维权困难,买车该怎样“避坑”?虽说如今的汽车规模越来越大,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买车依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买前要担心车企会不会倒闭,从而导致无法售后;交钱后还要担心4S店/经销商会不会暴雷跑路,能否顺利提车。前者的情况相对好解决,买车时选择成熟大厂就能规避,而遇到后者的情况则更具突发性,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谓是防不胜防。 |
燃油车疯狂内卷的背后,机油市场潮水褪去,大牌还能这么便宜?燃油车疯狂内卷的背后,机油市场潮水褪去,大牌还能这么便宜? |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如何评价天津平行进口车商的“豪车”?豪车加价,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这年头,不加价的豪车,似乎都不敢称之为豪车。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地方,天津港。最近,编辑从相关渠道获悉了部分平行进口车的行情,车型价格倒是次要的,毕竟多数人也买不起,更重要的是,比起4S店的小把戏,天津港车商才是真正的人狠话不多,加价狠,套路多,怪不得这年头大家宁可去4S店提豪车,也很少光顾天津港平行进口车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