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合资车本土化生产,就是意味着拿着国外的技术,在国内研发、制造以及销售,以此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但是你们知道吗?在合资车中有这样一款车型,其70%零部件全都是进口而来,简而言之就是,到达国内市场,它仅仅组装好就行,也就是说,它是一款最接近韩国本土的车型。
如此看来,一款用料十足的汽车,直接引进国内组装,理应会有很好的市场,但其上个月仅仅只卖了44台,并且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车在其本土却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本土被捧上天 国内被“踩”入地
翻看上个月MPV市场销量一栏,垫底的起亚嘉华确实让我大吃一惊,毕竟它整车几乎都流淌着起亚在韩国本土的“血液”,走进国门之后却混得如此惨淡。就连降价也不足以拯救其低迷的销量,对比其在韩国本土的销量数据后,我才发现,什么叫做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去年11月、今年1月,起亚嘉华分别在韩国车市售出7565辆和6904辆,分别斩获销量排行榜第一和第二,由此可见,起亚嘉华在韩国市场有多受欢迎,当然,这数据同时也表明起亚嘉华确实是一款值得购买的产品,毕竟其空间大、动力好、舒适性高、座椅功能性强大、配置也足够丰富。
那么既然它有如此多的优点,为什么进入国内就“哑火”了呢?
品牌影响力下降 销售渠道锐减
首先肯定是品牌层面,现在的起亚不像以前,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并不高,不光是嘉华,旗下的许多其它车型销量也不好看,另外再加上各大品牌的打压以及国产造车新势力的迅速布局,嘉华的出现有点生不逢时。
咱们以赛那为例,因为背靠丰田,就算加价、就算塑料件严重,但仍然有消费者争先恐后的前去购买,甚至一度被送上MPV销量榜榜首。当然,赛那的出现同时也为丰田品牌注入了新的价值,品牌影响力是会持续出现正增长的。
其次是销售渠道,以重庆为例,打开地图搜索起亚4s店,仅仅只有很少的几个,但是搜索丰田、本田等品牌,出现的数量却是起亚的好几倍,这一情况同时又说明用户购车、试车并不方便,因为其辐射的范围太窄了,当然,这其中也牵扯到消费者售后方不方便的一个问题。
那么由此可见,产品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产品,品牌价值、服务价值等也同样重要,况且起亚嘉华还是30万级别的MPV,那么这个身段的消费者,注重的东西当然也会更多。
写在最后
起亚嘉华的失败,不能归咎于产品本身,影响其销量的综合因素有很多很多,除了咱们前面提到的品牌影响力以及销售渠道以外,还有其自身在国内发展的战略问题,当然,还有众多优秀竞争对手的出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行业首创“电混双驱终身质保”,欧尚Z6 智电iDD树电混新标杆近日,欧尚Z6 智电iDD推出全国首个“电混双驱终身质保”政策。政策承诺电混双驱,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三电系统等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终身质保。这是在三电免费质保的基础之上,添加了价值5166元的燃油动力系统终身质保服务,升级为电混双驱终身免费质保,自政策发布之日起订车用户可立即享受;已购车用户也可登陆欧尚Style,仅需1999元即可追加购买,一次购买,终身享用。 |
百年变局真的来了,欧盟对内燃机一刀切,对自主品牌影响有多大?如果要问燃油车是选择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相信更多的人仍会选择合资车;而如果要问新能源汽车选自主还是合资?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自主品牌,这也就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超越合资车的标志。 |
小米汽车被曝起步价不足15万,官方立即辟谣,定价多少合适?从2021年,小米高调宣布10年投资100亿美元下场造车开始,外界对小米汽车的关注度就远胜其他跨行造车品牌。外界关注小米汽车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希望小米汽车能够像手机一样,拉低行业价格,从而惠及到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