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讲,在燃油车领域,中国汽车一直是拖后腿的存在,并且连最早期的造车技术也是由国外引进来的,以此形成了我们常见的合资品牌,由国外车企提供技术,咱们提供场地、人力和市场,中国的汽车事业也算勉强走上了正轨,不过合资终究是合资,自主品牌手里始终没有掌握到核心的技术,以致于在燃油车市场上一直抬不起头。
在十几年前,行驶在马路上的,你一眼望去,绝大多数绝对是合资品牌所生产的汽车,自主品牌由于没有过多的技术积累,大多数时候都采用的是“拿来主义”,以致于即便过了这么久,它也没能与一二线合资品牌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不过由于新能源时代的到来,自主品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各大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爆发!不过说到这里,问题来了,难道新能源汽车不需要技术积累吗?
燃油时代的铺垫 在新能源时代集体爆发
从核心本质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东西,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三大件是电机、电控、电池,而燃油车最主要的三大件是发动机、变速器、底盘,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新能源汽车不需要技术积累,而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打开了技术的豁口,让自主品牌集中爆发了。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公开自家的技术,而专注于汽车制造业这块的技术型人才,此前也一直在不断吸收好的车企的造车知识与理论,那么再结合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在技术的融合上,让自主品牌赢得了“反败为胜”的机会,不难发现,在国内造车新势力崛起的这段时间,国内燃油车也在不断进步,这是自主品牌难得的高光时刻。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自主品牌的崛起也必将迎来中国汽车市场新一轮的大洗牌,而这就要考各大车企的“技术积累”了!
合资车企会反扑 望自主品牌别太自负
虽然国内各大造车新势力通过“新能源”这张牌完成了汽车史上的弯道超车,将合资品牌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但别太自负,因为合资车企必将用力反扑。
目前来看,各大合资车企虽然没有拿出很惊艳的技术,但请相信,这些都会有的,在技术如此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合资车企的奋力反击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它们绝对不会像燃油时代的自主品牌一样,成为行业的“吊车尾”,毕竟在造车历史长河上,还是有很多有底蕴和实力的车企,从起点上来看,它们要高太多。
你们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合资车企始终造不好新能源汽车吗?
答案很简单,他们的思维并没有完全从燃油车当中跳出来,而是一直沉浸在以燃油车为根本的造车基础上,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合资车企在打造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会直接选择“套用”,也就是咱们俗称的换壳车。
其次是他们不太懂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以BBA为例,打造出纯电动汽车,有换壳车就算了,关键是还卖那么贵,并且在贵的基础上,还拿出了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的续航里程,这......试问哪个消费者会买单?
不过车轱辘认为,在接下来的5~10年中,合资车企的新能源事业将会走上“正轨”,毕竟在国内市场栽了这么多跟头,他们肯定会更换研发策略,以推出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到那时,才是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真正较量的时刻。
1000m记忆泊车,1711km极限续航,传祺影酷“王炸”当汽车智能化、电气化成为不可逆的潮流,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对于车辆体验的期待值水涨船高。今年4月,广汽传祺发布国内首个拥有双技术路线的混动品牌——钜浪混动,加速推动车型全面混动化。6月22日至26日,作为首款搭载钜浪混动GMC 2.0的SUV影酷在钜浪混动一箱油极限测试中,历经三省八市,克服路况地势复杂、昼夜温差大、超高强度行驶等一系列极限挑战后,以一箱油最长跑1711km,百公里油耗3.2L的亮眼成绩,诠释了极致的省油科技。 |
比亚迪秦L DM-i亮相北京车展,卖12-16万元会成爆款吗?在A级插混轿车市场,秦PLUS不再是“孤军奋战“,比亚迪将再投入一员大将,与之形成组合。比亚迪王朝网的重量级新车--秦L DM-i在2024北京车展期间正式亮相,新车定位A+级,介于秦PLUS与汉之间,搭载比亚迪最新DM-i技术,集更强的动力、更低的油耗和更少的排放优势于一身,预计12万元起售。 |
补贴后价格相当时插电混动和纯电动买谁?在补贴后价格相当的情况下,虽然插电混动后续油费和保养费用依然比电费高,且购买插电混动车型的消费者一般不会去充电,但绝对没有续航里程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