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鹏汽车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情况,营收仅40.3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51.94亿元,更是比去年同期下滑了45%,另外,小鹏汽车今年一季度的净亏损也达到了23.4亿元,超过市场预期的18.98亿元,亏损程度正在不断扩大。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洗牌的情况下,小鹏汽车的前景并不容乐观。今天咱们就来看看,为什么新能源风口上的小鹏汽车,没有一飞冲天。
从自身产品力上看,小鹏汽车不可谓不努力。小鹏P7i和小鹏G9是小鹏汽车的拳头产品,两款车型上市时间都不长,尤其是小鹏G9,在国内新能源SUV车型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并没有卖出自身实力,反而是上市之初被疯狂吐槽,回炉重造、变相降价后,才稳住口碑。
此外,小鹏P7i也消磨了P7最初的惊艳,尽管配置调整比较有针对性,但较高的售价,还是让很多消费者持观望态势。小鹏P5、小鹏G3虽然定位不高,但是与竞品车型比优势不大,所以存在感也不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鹏汽车的内部调整也没有显现出效果。今年年初,汽车圈知名人士,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加盟小鹏汽车,她曾经为长城汽车立下汗马功劳,所以业内人士也对她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是王凤英加盟已经三月有余,从结果来看,她也没有明显地改变小鹏汽车的现状。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出道表现不错的小鹏汽车,现在会如此困难?编辑认为,原因在于价格。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小鹏汽车没有定价权,小鹏汽车也不敢通过价格战,去改变当前的处境。很简单,作为新势力阵营的代表品牌,小鹏汽车的家底不算厚实,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也没有其他畅销产品,为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也就导致了,即便市场反响一般,小鹏汽车想通过调整定价掀桌子,还是有些底气不足。
这样一来,不少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认可小鹏汽车的产品,尤其是P7i、G9这样的拳头产品,但是等大家真的真金白银去掏钱的时候,好像这几款产品又不值这个价。产品定位与品牌形象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小鹏汽车的配置选择也没有竞品车型来得简单明了,种种因素,使得小鹏汽车正在变得挣扎。
2022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尚能在新势力的竞争中拔得头筹,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小鹏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却显得不那么耀眼了。
广汽丰田雷凌已成投诉榜单常客,质量神话如今不攻自破?近日,乘联会公布1月份的投诉榜单,前三名的问题基本上都与缺芯导致的减配或者服务问题有关,并不是属于质量问题的范畴,然而第四名的广汽丰田雷凌显得格外不同。这是雷凌又双叕一次上投诉榜单,显然与丰田在江湖中一直流传出的“一车传三代”、“开不坏的丰田”等质量神话截然不同。 |
销量再破纪录,比亚迪7月销量出炉,距离500万辆大关仅差临门一脚从2021年以来,小编已经不记得比亚迪创造了多少次品牌历史销量纪录了,销量的持续增长也让比亚迪稳坐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头把交椅。对于比亚迪而言,现在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
降价还增配,为何小鹏P5销量依然下滑?降价还增配,为何小鹏P5销量依然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