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鹏汽车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情况,营收仅40.3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51.94亿元,更是比去年同期下滑了45%,另外,小鹏汽车今年一季度的净亏损也达到了23.4亿元,超过市场预期的18.98亿元,亏损程度正在不断扩大。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洗牌的情况下,小鹏汽车的前景并不容乐观。今天咱们就来看看,为什么新能源风口上的小鹏汽车,没有一飞冲天。
从自身产品力上看,小鹏汽车不可谓不努力。小鹏P7i和小鹏G9是小鹏汽车的拳头产品,两款车型上市时间都不长,尤其是小鹏G9,在国内新能源SUV车型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并没有卖出自身实力,反而是上市之初被疯狂吐槽,回炉重造、变相降价后,才稳住口碑。
此外,小鹏P7i也消磨了P7最初的惊艳,尽管配置调整比较有针对性,但较高的售价,还是让很多消费者持观望态势。小鹏P5、小鹏G3虽然定位不高,但是与竞品车型比优势不大,所以存在感也不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鹏汽车的内部调整也没有显现出效果。今年年初,汽车圈知名人士,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加盟小鹏汽车,她曾经为长城汽车立下汗马功劳,所以业内人士也对她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是王凤英加盟已经三月有余,从结果来看,她也没有明显地改变小鹏汽车的现状。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出道表现不错的小鹏汽车,现在会如此困难?编辑认为,原因在于价格。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小鹏汽车没有定价权,小鹏汽车也不敢通过价格战,去改变当前的处境。很简单,作为新势力阵营的代表品牌,小鹏汽车的家底不算厚实,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也没有其他畅销产品,为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也就导致了,即便市场反响一般,小鹏汽车想通过调整定价掀桌子,还是有些底气不足。
这样一来,不少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认可小鹏汽车的产品,尤其是P7i、G9这样的拳头产品,但是等大家真的真金白银去掏钱的时候,好像这几款产品又不值这个价。产品定位与品牌形象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小鹏汽车的配置选择也没有竞品车型来得简单明了,种种因素,使得小鹏汽车正在变得挣扎。
2022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尚能在新势力的竞争中拔得头筹,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小鹏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却显得不那么耀眼了。
三次入华三次失败,韩系高端品牌捷尼赛思为何水土不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德系还是日系,亦或者美系车企,在国内都有高端品牌,即便是自主品牌,近些年也正在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但韩系品牌,似乎在国内高端市场鲜有人知。 |
南北丰田小型SUV为何卖不过斯柯达系?国内市场,无论是轿车还是SUV领域,德系和日系品牌始终处于领跑者的姿态,暂且不提南北大众,即便是同宗的斯柯达近年来销量也不断上扬;而从2015年车市步入缓增长新常态以外,以丰田、日产以及本田为代表的日系品牌销量表现也很亮眼,其中的原因除了日系品牌在省油、品质以及耐久度上的优势以外,还离不开近年来日系品牌保持对产品谱系的不断丰富。 |
转型升级是主旋律!众泰祭出“智美中国车”,迎合车市变革有熟悉众泰的朋友应该知道,2018年是众泰汽车的品牌重塑元年,年初发布的“412”品牌战略也将成为众泰汽车未来三年品牌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之所以众泰汽车要在今年主动拥抱改变,无疑是因为中国车市处于大变革的阶段特性所定,而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取得飞速发展的众泰汽车,在研发、设计以及营销多个层面均有一定实力的积累,从内而外也有条件支撑它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