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车市场,大多数人买车往往都更看重品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早期买车的人频频踩雷所致,特别是早期的国产车,买回来基本都是大毛病没有但小毛病不断,有多糟心谁买谁知道。
所以,国内消费者在选车的时候往往更倾向于合资车,虽然合资车高价低配,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至少是一个不后悔的选择。同样,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买车看品牌的现象仍旧存在,甚至比买油车还更加看重品牌,只不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车和国产车的命运来了一次180度大反转。
新能源市场国产车唱主角
尽管在这两年来,合资车明显加快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但在销量表现上,没有一个合资品牌取得亮眼成绩。强如丰田、大众等一线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力也远不如燃油车市场。至于外资品牌中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抢眼的特斯拉,人家也不是合资品牌,而是国内唯一一个由外资独资的汽车品牌。
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来看,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84.3万辆,同比增长35.9%。在此之中,仅比亚迪销量就占据了702608辆,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销量的38.12%。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中,除了特斯拉外,上榜的车企均是来自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品牌的占有率远胜于曾经合资车对燃油车市场的统治。
即便是特斯拉,在今年1-4月份的累计销量也不过才177385辆,仅为比亚迪的四分之一左右。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正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市场环境。
新能源汽车价格下探,合资新能源困境加剧
回到1-4月份新能源汽车厂家销量排行榜中也可以发现,比亚迪的销量已经几乎是2-10名销量之和。由此可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者在选车时更看重品牌,而比亚迪也正是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
只要有比亚迪的市场,对手都不好过,在秦PLUS DM-i降到10万左右,汉DM-i降到18万左右的今天,一切打着电动化口号的企业一定绕不开比亚迪。这个时代中,比亚迪既拥有品牌效应,还能打价格战,这样的重炮出现在任何一个市场中,都会让所有对手瑟瑟发抖,包括特斯拉。
在此背景下,合资新能源想要从中突围就会变得愈发困难。首先,合资品牌在燃油车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荡然无存;其次,在国内“躺赢”惯了的合资品牌迟迟不肯让利,在优势尽失的背景下仍想靠着高价赚得更多利润,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消费者都会选择更物美价廉的国产新能源汽车。
更何况,大多数合资品牌也都是近两年才开始推出纯电车型,合资新能源汽车质量如何,谁也说不准。而中国汽车品牌,早在10年就就开始注重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现在的消费者之所以认可比亚迪,也正是比亚迪长期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结果。
更关键的是,即便是合资新能源汽车降价促销,也无法在价格上与已经形成大规模产业链的比亚迪相抗衡。比亚迪能让插电混动汽车价值门槛下探到10万元以内,合资车能做到吗?显然是做不到的,未来,短期内合资车根本无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与国产车抗衡。
写在最后:
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强者压倒弱者的属性会非常明显,比亚迪恐怖的不仅仅只有大规模量产优势,还有先发制人的洞察力。可以预料的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合资品牌会举步维艰,即便是没有号召力的二三线中国汽车品牌同样前景堪忧。
弯道超车!中国EV与合资EV有差距吗?近日,在全球率先推电动汽车的日产在华推出了第一款国产电动汽车——轩逸电动版,这是继日产在华近10年前就在推Leaf聆风这款电动车之后,真正国产的第一款电动车,Leaf来得太早,销量太过低迷。经过10年的市场发展,日产的电动汽车与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又拉开了多大的差距?以轩逸电动版和自主电动汽车对比即可知晓答案。 |
丰田全新一代C-HR明年引入国内,网友:“狗头窗”不改难成气候在部分人眼里,丰田在心中的地位远胜于大众,甚至一度还被部分消费者过度神化。不过,即便是强如丰田也有卖不动的车,那便是C-HR。 |
C-NCAP碰撞成绩仅一星,走养生路线的创维汽车还能挺过2024年?曾几何时,不被外界看好的新势力品牌现在已经成了当下汽车市场的主角,无论是理想汽车还是AITO问界,在销量上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传统车企,连老牌合资车企都无法与部分新势力品牌比销量。随着新势力车企在销量上不断创下历史最好成绩,也彻底打破了外界对造车新势力的刻板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