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网络平台上,一位加拿大车主晒出了自己的汽车保养频次:2.4万公里才更换机油,真是太省时省力了。确实,比起国内的5000-10000公里的机油更换周期,这样的做法确实很省。
其实不只是加拿大,多数欧美国家的汽车保养频次基本都可以达到2-3万公里,但是国内绝大多数厂商的保养手册的保养周期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更可怕的是,很多4S店每半年或5000公里就通知保养,这样的做法,真的只是为了多赚钱吗?
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国内的路况不行。倒也不是说咱们国内的省道/高速质量不行,而是国内大多数车辆,都是在城区拥堵路段行驶,平均车速很低,来回路程很短,要么需要发动机频繁启动工作,要么就是高转速低档位行驶,这样的路况下,发动机机油的寿命也会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国外地广人稀,发动机能够处在一个更加合理的状态行驶,机油的寿命自然更长一些。
其次,国内机油产业链存在短板。当前,全球机油市场的话语权,都掌握在壳牌/美孚/嘉实多等国外大牌机油厂商那,国内没有突出的机油产品,导致国内机油市场良莠不齐,低端机油换个包装当高端机油卖,各种特供机油层出不穷;主机厂采购机油,只顾符合产品国家标准,不断压低采购成本;机油滤芯也以够用为标准,完全谈不上长效清洁。
(图片仅供参考,图文无关)
最后,以4S店为首的售后网点忽悠消费者。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厂商保养手册上明明白白要求每1万公里或一年期更换机油,但有些4S店就敢提出每5000公里或6个月更换机油,有的甚至以“三包政策”作为威胁,以各种方式让消费者缩短保养周期,以获取更多利润 。
说白了,问题的根源,还是咱们汽车工业的水平问题。在燃油车领域,我们是一个汽车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机油厂商不会以我们的路况为基础,研发最适合我们汽车的机油,汽车厂商也没有形成良性竞争的态势,去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咱们很多车主也搞不清汽车的原理构造,盲目听信别人的话语。但话又说回来,随着电气化的深入,机油产品也会慢慢淡出大家的视线,这或许就是新能源弯道超车的意义之一吧!
晒技术、秀实力,长安汽车新能源高能动力体验季火力全开在今年以前,“油电同价”似乎离我们还很遥远,特别是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取消后,“油电同价”似乎更加渐行渐远。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没有补贴政策的新能源汽车“油电同价”时代已经提前到来。 |
方程豹豹8正式开启预订,40-50万比问界M9更香豹行8方,智勇双全。方程豹汽车旗下超级混动智能硬派SUV豹8,已于近日陆续抵达全国各大门店,引发用户品鉴热潮,并于10月12日正式开启全国线上意向预订,价格区间为40-50万元。用户可通过方程豹微信小程序、APP官方渠道进行预订,支付3000元意向预订金且及时转为定金的用户,即可享受优先排产权益,并可对内外饰颜色、六/七座版本进行选择,更多专项权益将于上市公布。 |
最便宜旅行车骏派CX65卖6.89万元起就能拉近诗和远方吗?5月17日,“天津一汽骏派CX65在苏州上市,此次发布的新车车型包括手动舒适型、手动智联舒适型、手动豪华型、手动智联豪华型共4款,均搭载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5速手动变速器,售价区间6.89—7.6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