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以及国产车的强势崛起,降价这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变得越来越高,前段时间甚至不惜引发了车市“价格战”!各个车企,都在为了保住自己原本的地位“加油降价”!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销量,用降价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强行拉高整个市场的销量。实话说,有扰乱市场的嫌疑!此前业界也已经有多位知名人士出来发声,想要劝告大家抵制降价!在今年的9月2日,中国一汽的雷平先生(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也对汽车市场降价一事,提出了反对意见!
不过反对归反对,各大车企的降价政策却仍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反对的声音终究未盖过车企的实际行动
早在今年7月6日的中国汽车论坛上,多家头部车企就联合签署过《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以抵制汽车市场的非正常价格竞争,但目前看来收效甚微。从今年8月1日起,零跑、奇瑞、长城欧拉、哪吒汽车、特斯拉、上汽大众等多个知名品牌,仍然在持续降价,其中极氪001最豪横,YOU版100kWh电池直接立减3.7万元!
从近段时间的“降价潮”来看,也从侧面反映出汽车市场目前的困境。那便是消费者少了,竞争对手变多了,因此导致市场购买力出现萎缩,不得不以低价刺激消费!很多人汽车业内人士觉得降价潮的到来导致了汽车市场经济的不健康发展,但车轱辘认为这是一柄双刃剑,因为针对不同的对象,他们的立场也完全不同。
持续降价,谁获利谁亏损?
比方说,持续降价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对于车企而言,情况其实并不乐观!由于竞争对手之间想相互争夺市场,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便只能以性价比出圈,以此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虽然明眼看销量确实提高了,但收益却不如以前,当然,处理库存车的除外!那么这样一来,消费者成为了车企降价的最终受益者,而车企成为了绝对亏损者!不过事实真是如此吗?
说到底,其实最终赚钱的还是车企,只分赚得多少而已!当然,也有绝对亏损的,那便是以价换量没立足地位不说,反倒入不敷出,将品牌都给“赌”了出去的车企,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没资本降价,且本身没有什么品牌影响力,价位又定得高的车企,它们便成为了此次降价洪流中的牺牲者。
话说回来,动了它们的“蛋糕”,能不被骂吗?
写在最后
车轱辘认为,车企持续降价,不一定是缺点,因为这正好吹响了汽车行业不断进步的号角,打破固有的价格常态,重新定义市场价格,本就是一件好商品的归宿。定价是车企们定的,现在集体将价格打下来,没什么不妥,让消费者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这才是良心车企应该干的事情!
比亚迪仰望全新轿车曝光,能拳打帕拉梅拉脚踢Taycan?作为这两年销量增速最迅猛的汽车品牌,比亚迪也是趁热打铁,不仅在持续推出全新车型来丰富产品矩阵,更是成立了全新品牌来入局高端市场。 |
进军新零售,还要寻光北极屋,威马汽车这是要逆天的节奏8月31日至9月2日,威马汽车”寻光北极冰屋“品牌活动第三站登陆成都锦江区红星路步行街,与成都车展的威马展台一同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科技环保之旅,并力求促进威马汽车新零售体系在西南地区的生根发展。 |
PHEV一旦失去绿牌,油电混动、纯电动哪个更香?政策的变动,往往牵扯着中国车主的心。最近,一份去年的新能源汽车政策被广大网友深入解读,起因是上海人民政府曾下发规定,2023年1月1日起,插电混动(含增程式)汽车,不再享受专用牌照额度。距离2023年只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留给上海消费者的时间可谓不多。但此番规定下发,着急的不仅仅是上海消费者。 |